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免疫学论文

细菌侵染线虫所诱发的逃避和免疫之间消长平衡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 哺乳动物中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4-16页
 2. 秀丽隐杆线虫中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6-26页
   ·秀丽隐杆线虫及其神经系统第16-18页
   ·神经系统对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调控第18-23页
     ·线虫神经系统对逃避行为的调控第18-20页
     ·线虫神经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控第20-23页
   ·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第23-26页
第二章 线虫应对微生物侵染中的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之间存在平衡关系第26-40页
 1. 前言第2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6-34页
   ·实验材料第26-29页
     ·主要仪器第26-27页
     ·主要试剂第27页
     ·主要试剂盒第27页
     ·主要培养基及配制方法第27-28页
     ·常用溶液的配制第28-29页
   ·实验材料第29-30页
     ·实验所用到的线虫第29页
     ·实验菌株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4页
     ·固体培养基培养线虫第30页
     ·液体培养基培养线虫第30-31页
     ·线虫同步化第31页
     ·线虫的冻存第31-32页
     ·细菌侵染线虫实验第32页
     ·线虫的逃避行为实验第32页
     ·线虫的预暴露实验第32-33页
     ·线虫吞咽实验第33-34页
 3. 实验结果第34-37页
   ·野生型线虫N2对病原菌的逃避行为和存活率是相互协调平衡的第34-36页
   ·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平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第三章 线虫的化感神经元AWB和ADF调控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平衡第40-50页
 1. 前言第4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0-41页
   ·实验材料第40-41页
     ·实验所用到的线虫第40-41页
     ·实验菌株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页
     ·线虫培养第41页
     ·细菌预暴露侵染第41页
     ·线虫RN第41页
 3. 实验结果第41-48页
   ·lim-4基因调控线虫的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第42-45页
   ·化感神经元AWB和ADF调控线虫的逃避和免疫的平衡关系第45-48页
     ·AWB神经元调控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平衡关系第45-47页
     ·ADF神经元调控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平衡关系第47-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共同调控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平衡第50-88页
 1. 前言第50-51页
 2 材料和方法第51-59页
   ·实验材料第51-54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51页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51-52页
     ·试剂的配制方法第52-53页
     ·主要试剂盒第53页
     ·实验所用线虫突变株第53-54页
   ·实验方法第54-59页
     ·线虫培养第54页
     ·细菌预暴露侵染第54页
     ·Real-time PCR第54-56页
       ·Trizol法提线虫总RNA提取第54页
       ·cDNA的合成及基因组的去除第54-55页
       ·RT-PCR分析mRNA水平第55-56页
     ·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的测定第56页
     ·单线虫基因组提取及PCR第56-57页
     ·线虫杂交第57-59页
     ·6-羟多巴胺处理实验第59页
     ·图象分析第59页
 3. 实验结果第59-83页
   ·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相关基因cat-1和cat-4对逃避和免疫的调控第59-64页
     ·五羟色胺(血清素)的作用第60-62页
     ·多巴胺的作用第62-63页
     ·6-羟多巴胺处理实验第63-64页
   ·lim-4突变影响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合成基因的表达第64-72页
     ·LIM-4调控五羟色胺的合成第64-68页
       ·lim-4突变影响tph-1基因的mRNA水平第64-65页
       ·lim-4(yz12)与tph-1::GFP杂交实验第65-68页
     ·LIM-4调控多巴胺的合成第68-71页
       ·lim-4突变影响cat-2基因的mRNA水平第68-69页
       ·lim-4(yz12)与cat-2::gfp杂交实验第69-71页
     ·lim-4基因突变会导致线虫体内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减少第71-72页
   ·AWB神经元影响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合成基因的表达第72-78页
     ·AWB-killed(str-1::mec-4(d)线虫与tph-1::gfp杂交实验第72-75页
     ·AWB-killed(str-1::mec-4(d)线虫与cat-2::GFP杂交实验第75-76页
     ·AWB神经元坏死导致线虫体内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减少第76-78页
   ·ADF神经元坏死也会导致线虫体内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降低第78-79页
   ·UPLC-MS/MS法检测tph-1、cat-2突变株第79-81页
   ·线虫野生株N2预暴露前和预暴露后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变化情况第81-82页
     ·外源五羟色胺抑制野生型线虫的免疫应答第81-82页
     ·外源多巴胺对线虫的存活率的影响第82页
   ·UPLC-MS/MS法检测预暴露前和预暴露后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变化第82-83页
 4. 讨论第83-88页
第五章 受体SER-4、SER-7、DOP-1、DOP-2和DOP-3调控平衡第88-106页
 1. 前言第88-89页
 2 材料和方法第89-97页
   ·实验材料第89-92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89-90页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90页
     ·试剂的配制方法第90-91页
     ·主要试剂盒第91页
     ·实验所用线虫突变株第91-92页
   ·实验方法第92-97页
     ·预暴露实验第92页
     ·回复突变载体的构建第92-96页
       ·引物设计第92页
       ·线虫基因组提取第92页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92-93页
       ·PCR产物检测第93页
       ·PCR产物回收第93页
       ·两个片段进行overlap连接扩增第93-94页
       ·PCR产物与pEASY~(TM)~-T5载体连接第94页
       ·连接产物转化E.coli DH5α第94-95页
       ·重组质粒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第95页
       ·质粒提取第95页
       ·双酶切重组质粒第95-96页
       ·获得目的载体第96页
     ·显微注射第96-97页
 3 结果第97-104页
   ·五羟色胺受体的作用第97-99页
   ·多巴胺受体的作用第99-100页
   ·DOP-3受体的全身性回复突变载体的构建第100-103页
     ·线虫突变回复载体的构建第101-103页
       ·启动子和编码区基因的扩增第101页
       ·转化第101-102页
       ·目的片段与目的载体的连接、转化第102-103页
   ·dop-3受体作用于lim-4下游第103-104页
 4. 讨论第104-106页
第六章 类胰岛素信号途径调控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的平衡第106-120页
 1. 前言第10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06-109页
   ·实验材料第106-108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106-107页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107页
     ·试剂的配制方法第107-108页
     ·主要试剂盒第108页
   ·实验方法第108-109页
     ·Trizol法提取线虫总RNA第108页
     ·cDNA的合成第108页
     ·mRNA转录水平分析第108-109页
 3 实验结果第109-117页
   ·类胰岛素信号途径调控线虫的逃避行为和免疫应答第109页
     ·类胰岛素DAF-2信号途径第109-113页
       ·DAF-2-DAF-16信号途径第109-112页
       ·类胰岛素多肽(Insulin-like peptide)INS-7第112-113页
   ·野生型线虫没有预暴露和预暴露情况下DAF-16下游靶基因的变化第113-114页
   ·△daf-2突变体线虫DAF-16下游靶基因的变化第114-115页
   ·△lim-4、AWB和ADF突变体中DAF-16下游靶基因的变化第115-117页
   ·△dop-3(vs103)线虫DAF-16下游靶基因的变化第117页
 4. 讨论第117-120页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120-124页
附录第124-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6页
攻读傅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家犬的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研究
下一篇: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植物繁殖特征和适应策略--以性系统和“绒毛植物”绵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