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陆气耦合模式的研发及检验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41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陆面过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内容 | 第11-23页 |
| ·陆面物理、生化、生态过程 | 第12-18页 |
| ·地表能量水分平衡对边界层垂直结构的影响 | 第18-20页 |
| ·地表非均一性对大气环流结构的影响 | 第20-23页 |
| ·陆面-大气耦合模式研究进展 | 第23-37页 |
|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概述 | 第23-31页 |
| ·陆面过程—大气耦合模式研究概述 | 第31-3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7-41页 |
| 第二章 北京大学陆气耦合模式 | 第41-83页 |
| ·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 | 第41-76页 |
| ·模式框架 | 第41-45页 |
| ·短波辐射传输过程 | 第45-51页 |
| ·长波辐射传输过程 | 第51-52页 |
| ·湍流输送过程 | 第52-60页 |
| ·光合作用及气孔导度 | 第60-65页 |
| ·冠层降水截留 | 第65-66页 |
| ·地表径流 | 第66-67页 |
| ·冠层及地表能量平衡 | 第67-68页 |
| ·土壤水分输送过程 | 第68-72页 |
| ·土壤热量输送过程 | 第72-74页 |
| ·数值方法与计算流程 | 第74-76页 |
| ·北京大学边界层模式 | 第76-83页 |
| ·控制方程 | 第76-77页 |
| ·湍流参数化方案 | 第77-79页 |
| ·地形跟随坐标 | 第79-80页 |
| ·格点设置以及耦合方案 | 第80-81页 |
| ·差分方案以及计算流程 | 第81-83页 |
| 第三章 不同下垫面上陆面过程模式的模拟检验 | 第83-103页 |
| ·沙漠下垫面模拟结果及敏感性试验 | 第84-93页 |
| ·资料介绍 | 第84页 |
| ·地表参数获取 | 第84-89页 |
| ·模拟设置 | 第89-90页 |
| ·模拟结果 | 第90-91页 |
| ·敏感性试验 | 第91-93页 |
| ·植被下垫面模拟结果及敏感性试验 | 第93-103页 |
| ·资料介绍 | 第93页 |
| ·模拟设置 | 第93-95页 |
|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95-99页 |
| ·敏感性试验 | 第99-103页 |
| 第四章 耦合模式模拟研究陆气相互作用 | 第103-109页 |
| ·大气边界层模式的模拟检验 | 第103-106页 |
| ·资料介绍及模拟设置 | 第103页 |
|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103-106页 |
| ·沙漠—绿洲局地气候系统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106-109页 |
| ·模拟设置 | 第106页 |
|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106-10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3页 |
| ·总结与结论 | 第109-11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 ·论文的不足与未来工作计划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