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 第2章 动态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 | 第14-25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二维自治系统与稳定性理论初步 | 第14-16页 |
| ·n维系统的平衡点与稳定性理论 | 第16-19页 |
| ·三维 HOPF 分支理论 | 第19-20页 |
| ·高维 HOPF 分支 | 第20-25页 |
| 第3章 红松种群在松籽“丰年”的种群动态模型定性与分支研究 | 第25-35页 |
| ·松籽“丰年”种群结构特征 | 第25页 |
| ·松籽“丰年”种群结构特征 | 第25-34页 |
| ·模型定性分析 | 第25-27页 |
| ·模型的 Hopf 分支 | 第27-31页 |
| ·模型的解平面 | 第31-32页 |
| ·数值模拟 | 第32-33页 |
| ·生态意义 | 第33-34页 |
| ·章末总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红松种群在松籽“欠年”的种群动态模型定性与分支研究 | 第35-45页 |
| ·松籽“欠年”种群结构特征 | 第35页 |
| ·松籽“欠年”种群动态数学模型 | 第35-44页 |
| ·模型定性分析 | 第35-37页 |
| ·模型的 Hopf 分支 | 第37-41页 |
| ·模型的解平面 | 第41-42页 |
| ·数值模拟 | 第42-44页 |
| ·生态意义 | 第44页 |
| ·章末总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加入人工干预的红松种群动态模型的分析和研究 | 第45-60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松籽“丰年”人工干预模型 | 第45-51页 |
| ·松籽“欠年”人工干预模型 | 第51-58页 |
| ·章末总结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获得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