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中面层性能要求 | 第15-28页 |
·长大纵坡路段破坏分析 | 第15-16页 |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中面层剪应力分析 | 第16-27页 |
·坡度对汽车荷载的影响 | 第16-19页 |
·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剪应力的空间分布 | 第20-22页 |
·深度对剪应力的影响 | 第22-23页 |
·水平荷载系数对剪应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坡度对剪应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重载对剪应力的影响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案及原材料 | 第28-37页 |
·沥青混合料强度构成理论 | 第28-31页 |
·粒子干涉理论 | 第28-30页 |
·贝雷法 | 第30-31页 |
·Superpave 级配设计方法 | 第31页 |
·研究方案 | 第31-32页 |
·原材料性质 | 第32-35页 |
·沥青材料 | 第32-34页 |
·集料性质 | 第34-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胶结料试验方法 | 第35页 |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复合改性沥青研究 | 第37-55页 |
·复合改性沥青制备 | 第37页 |
·复合改性沥青掺配比例确定 | 第37页 |
·复合改性沥青实验室制备方法 | 第37页 |
·复合改性沥青常规试验分析 | 第37-46页 |
·针入度试验分析 | 第37-42页 |
·软化点试验分析 | 第42-43页 |
·延度试验分析 | 第43-44页 |
·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分析 | 第44-46页 |
·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试验分析 | 第46-53页 |
·DSR 试验分析 | 第46-51页 |
·Brookfield 旋转粘度试验分析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Superpave-20 级配优化 | 第55-67页 |
·粗细集料的划分标准 | 第55-56页 |
·粗集料捣实密度试验 | 第56-60页 |
·捣实实验组合 | 第56页 |
·捣实密度试验 | 第56-60页 |
·细集料级配设计 | 第60-61页 |
·Super-20 级配确定 | 第61-63页 |
·确定最佳油石比 | 第63-66页 |
·沥青混合料拌合方法 | 第63页 |
·SBS+TLA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矿粉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67-92页 |
·水稳定性研究 | 第67-71页 |
·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试验 | 第67-68页 |
·AASHTO T283 水敏感性评估法 | 第68-69页 |
·浸水马歇尔试验 | 第69-71页 |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性能研究 | 第71-82页 |
·高温性能评价方法及试验结果 | 第71-73页 |
·天然沥青掺量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73-76页 |
·不同级配高温性能对比 | 第76-77页 |
·沥青性能指标与混合料高温性能指标对比研究 | 第77-80页 |
·高温抗车辙性能与抗剪性能对比分析 | 第80-81页 |
·混合料抗剪性能与剪应力分析 | 第81-82页 |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 第82-87页 |
·天然沥青掺量对低温指标影响 | 第84-85页 |
·级配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 第85页 |
·胶结料低温指标与混合料低温指标对比分析 | 第85-87页 |
·沥青混合料的优选 | 第87-90页 |
·复合改性沥青最优掺配比例的确定 | 第87-88页 |
·级配的优选 | 第88页 |
·不同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主要结论 | 第92-9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7页 |
发表论文 | 第97页 |
科研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