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2 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一般理论 | 第15-24页 |
·金融监管概述 | 第15-17页 |
·金融监管的定义 | 第15页 |
·金融监管的构成体系 | 第15-16页 |
·金融监管模式分类 | 第16-17页 |
·金融法律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 | 第17-19页 |
·从法学视角看 | 第19-20页 |
·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来看 | 第20-21页 |
·后危机时代金融市场特征 | 第21-22页 |
·金融创新的推进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 第21页 |
·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成为主流趋势 | 第21-22页 |
·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 第22页 |
·后危机时代亟待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金融创新的发展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 第22-23页 |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 第23页 |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增强 | 第23-24页 |
3 后危机时代国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改革借鉴分析 | 第24-32页 |
·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及其改革发展 | 第24-28页 |
·金融危机前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 第24页 |
·金融危机后对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反思 | 第24-25页 |
·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法律改革之变 | 第25-28页 |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及其改革发展 | 第28-29页 |
·金融危机之前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28页 |
·后危机时代英国金融监管法律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后危机时代欧盟金融监管改革 | 第29-30页 |
·建立宏观监管部门,监控系统性风险 | 第30页 |
·强化欧盟的微观金融监管和协调机制,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 | 第30页 |
·全面加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 第30页 |
·后危机时代国外金融监管法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金融监管结构的调整 | 第31页 |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 | 第31页 |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 第31-32页 |
4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2-38页 |
·我国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32-34页 |
·金融的计划经济时期 | 第32页 |
·混业经营、单一监管阶段 | 第32-33页 |
·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发展阶段 | 第33页 |
·分业监管的最终完成与体制创新阶段 | 第33-34页 |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局面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空白 | 第35-36页 |
·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缺乏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和系统性风险监管者 | 第36页 |
·现行机构监管模式不利于金融创新的推出和监管 | 第36页 |
·对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不足 | 第36-37页 |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空白且具有分散性 | 第37-38页 |
5 后危机时代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38-45页 |
·监管理念的转变 | 第38-40页 |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 第38页 |
·完善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机制 | 第38-39页 |
·适应混业经营趋势发展,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 第39页 |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倡导国际金融新秩序 | 第39-40页 |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40-42页 |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权限划分 | 第40-41页 |
·金融监管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 | 第41-42页 |
·建立健全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配套制度 | 第42-45页 |
·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 | 第42-43页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43页 |
·完善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制度 | 第43-44页 |
·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