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研究依据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武功整复术 | 第10-16页 |
·关于武功整复学 | 第10-13页 |
·武功整复手法 | 第13-15页 |
·武功整复手法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武功整复手法中高低肩整复手法 | 第16页 |
·肩关节不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6-19页 |
·肩关节的功能解剖 | 第16-18页 |
·肩关节不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8-19页 |
·中医学对高低肩的认识 | 第19-22页 |
·病名 | 第19-20页 |
·病因 | 第20页 |
·病机 | 第20-21页 |
·中医骨伤科对高低肩治疗 | 第21-22页 |
·高低肩的现代医学相关治疗概述 | 第22-24页 |
·西方科学对高低肩的认识 | 第22页 |
·西方科学对身体调整的认识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5-33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5页 |
·纳入标准 | 第25-26页 |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研究病例的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3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6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6页 |
·实验法 | 第26-3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整复组和按摩组的疼痛指标的统计学比较 | 第33-35页 |
·整复组、按摩组和对照组的高低肩调整效果指标的统计学比较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39页 |
·调整高低肩的重要性 | 第36页 |
·肩关节肌肉的协同作用 | 第36-38页 |
·环节受力分析法 | 第38页 |
·高低肩武功整复手法的环节受力分析 | 第38-39页 |
·完成动作时的关节运动 | 第38-39页 |
·分析环节运动的受力矛盾,确定环节运动的原动肌 | 第39页 |
·高低肩整复手法的机理 | 第3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39页 |
·建议 | 第39-40页 |
7 致谢 | 第40页 |
8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