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痛症论治规律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前言 | 第4-5页 |
目录 | 第5-14页 |
第一部分 | 第14-18页 |
《辨证录》作者及其生平所著 | 第14页 |
《辨证录》提要 | 第14-15页 |
《辨证录》一书的价值及其当代的研究趋势 | 第15-16页 |
《辨证录》痛症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辨证录》的版本流传及本研究所据版本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 第18-112页 |
1 《辨证录》之头痛 | 第18-29页 |
·察其是否疫气、时气之犯 | 第18-20页 |
·瘟疫火毒之头痛 | 第18-19页 |
·春温时气之头痛 | 第19-20页 |
·责其痛势之急、痛位止移 | 第20-21页 |
·暴起剧痛而目赤之头痛 | 第20页 |
·来去无定风入太阳之头痛 | 第20-21页 |
·审其有无身表寒热 | 第21-25页 |
·伤风身热鼻塞之头痛 | 第21-22页 |
·伤风身热汗出之头痛 | 第22页 |
·伤风周身俱痛无汗之头痛 | 第22-23页 |
·伤风昏冒中气本弱之头痛 | 第23页 |
·伤寒身热汗出口渴之头痛 | 第23-24页 |
·伤寒身热饥不欲食之头痛 | 第24页 |
·伤寒尺胍迟缓之头痛 | 第24-25页 |
·问其食饮情志之过 | 第25-29页 |
·吞酸肝郁气滞之头痛 | 第25-26页 |
·劳役伤津再受风邪之头痛 | 第26页 |
·多怒肝虚血少之头痛 | 第26-27页 |
·多语耗气又伤风邪之头痛 | 第27页 |
·伤血损骨又伤风邪之头痛 | 第27-28页 |
·房劳多欲肾水无余之头痛 | 第28-29页 |
2 《辨证录》之目痛 | 第29-35页 |
·察翳障之有无 | 第29-30页 |
·绿翳肾火犯肺之目痛 | 第29-30页 |
·问作痛之久暂 | 第30-31页 |
·胬肉攀睛虚实夹杂之目痛 | 第30-31页 |
·审其明暗之喜 | 第31-32页 |
·畏光惧火风热泪出之目痛 | 第31页 |
·喜暗羞明肝血不足之目痛 | 第31-32页 |
·责其干涩之情 | 第32页 |
·干涩目精不足外风又袭之目痛 | 第32页 |
·别其昼夜之轻重 | 第32-33页 |
·昼轻夜重阴火上冲之目痛 | 第33页 |
·测其视物之变常 | 第33-34页 |
·视小为大精亏火存之目痛 | 第33-34页 |
·询其经水之通塞 | 第34-35页 |
·经水不通之目痛 | 第34-35页 |
3 《辨证录》之耳痛 | 第35-37页 |
·观其耳形 | 第35-36页 |
·耳肿气郁化火之耳痛 | 第35-36页 |
·别其痛感 | 第36-37页 |
·相火起势之耳中刺痛 | 第36页 |
·肾水不足之耳中痒痛 | 第36-37页 |
4 《辨证录》之齿痛 | 第37-42页 |
·察其牙形有无虫蚀 | 第37-38页 |
·齿损之痛 | 第37-38页 |
·审其牙床有无肿溃 | 第38页 |
·牙床腐烂胃火上炎之齿痛 | 第38页 |
·责其开口闭口痛之轻甚 | 第38-40页 |
·开口而甚风邪留连之齿痛 | 第39页 |
·闭口而甚湿热内蕴之齿痛 | 第39-40页 |
·观其涕泪之有无 | 第40页 |
·藏腑火旺之齿痛 | 第40页 |
·责其昼夜之轻重 | 第40-42页 |
·日轻夜重水亏火起之齿痛 | 第40-42页 |
5 《辨证录》之咽痛 | 第42-50页 |
·望其咽喉 | 第42-43页 |
·喉中双蛾火炽喉风之咽痛 | 第42-43页 |
·癣生喉门肾水亏虚之咽痛 | 第43页 |
·问其咽中润燥 | 第43-45页 |
·咽喉干燥肺肾阴亏之咽痛 | 第44页 |
·咽喉干燥水亏火起之咽痛 | 第44页 |
·怀妊咽燥肺肾不足之咽痛 | 第44-45页 |
·审其口舌牙床之态 | 第45-46页 |
·目赤舌烂肝肾火起之咽痛 | 第45-46页 |
·牙床作肿胃虚疳积之咽痛 | 第46页 |
·责其有无伤风冒寒 | 第46-48页 |
·伤风相火上犯之咽痛 | 第46-47页 |
·伤寒汗出少阴热化之咽痛 | 第47页 |
·伤寒肺胃并热之咽痛 | 第47-48页 |
·询其二便不利之通塞 | 第48-49页 |
·饮水即溲脾虚肺热之咽痛 | 第48页 |
·大便秘结水亏火起之咽痛 | 第48-49页 |
·察其劳役饮食之过 | 第49-50页 |
·劳心多饮心火刑肺之咽痛 | 第49-50页 |
6 《辨证录》之胸痛 | 第50-55页 |
·验其痰唾 | 第50-51页 |
·吐痰唾血肺痈已成之胸痛 | 第50-51页 |
·咳吐腥脓肺痈已破之胸痛 | 第51页 |
·试令其咳 | 第51-52页 |
·咳而痛极肺热生痈之胸痛 | 第51-52页 |
·嗽而更剧肺痿之胸痛 | 第52页 |
·审香臭之闻 | 第52-53页 |
·香臭不辨肺痨之胸痛 | 第52-53页 |
·询情志之变 | 第53-55页 |
·怒后痰起肝郁气结之胸痛 | 第53-54页 |
·多怒多惊肝虚血少之胸痛 | 第54页 |
·易怒胁满肝郁化火之胸痛 | 第54-55页 |
7 《辨证录》之心痛 | 第55-61页 |
·明其病位 | 第55-56页 |
·痛在虚里火邪所犯之真心痛 | 第55-56页 |
·责有无疫气之犯 | 第56页 |
·疫气所及之心痛 | 第56页 |
·审有无误食之虞 | 第56-57页 |
·误食不洁病肉之心痛 | 第56-57页 |
·观其口唇涕泪之情 | 第57-58页 |
·唇青身冷阴寒中脾之心痛 | 第57页 |
·涕泪皆出肝火大盛之心痛 | 第57-58页 |
·问其遇寒犯热之别 | 第58页 |
·遇寒遇热皆作之心痛 | 第58页 |
·询其发作之时,轻重之异 | 第58-61页 |
·饥重饱轻虫蚀之心痛 | 第58-59页 |
·忽作忽止气虚挟痰之心痛 | 第59页 |
·午未之时膀胱瘀血之心痛 | 第59-60页 |
·日轻夜重肾阳不足之心痛 | 第60-61页 |
8 《辨证录》之胁痛 | 第61-69页 |
·问其有无跌扑殴斗 | 第61-62页 |
·跌扑作瘀死血存内之胁痛 | 第61-62页 |
·殴斗损血肝肾有亏之胁痛 | 第62页 |
·按诊其胁 | 第62-64页 |
·痛不可按脾火内伏之胁痛 | 第62-63页 |
·痛不可按郁结成痈之胁痛 | 第63页 |
·痛不可按火盛作痈之胁痛 | 第63-64页 |
·分论妇人胎前产后 | 第64-65页 |
·怀妊胎动肝气不通之胁痛 | 第64页 |
·产后浮肿血虚犯脾之胁痛 | 第64-65页 |
·询其寒热 | 第65-66页 |
·寒热间作之胁痛 | 第65页 |
·身冷中寒之胁痛 | 第65-66页 |
·审其有无呕血,便结之苦 | 第66-67页 |
·气逆嘔血火盛于肝之胁痛 | 第66页 |
·大便秘结肝中火旺之胁痛 | 第66-67页 |
·问其有无多忧、多怒之情 | 第67-69页 |
·一时暴怒肝火炽盛之胁痛 | 第67页 |
·易怒多欲肝肾不足之胁痛 | 第67-68页 |
·多忧易怒肝郁气滞之胁痛 | 第68-69页 |
9 《辨证录》之腰痛 | 第69-76页 |
·观其腰部有无痈疽 | 第69-70页 |
·疽毒之腰痛 | 第69-70页 |
·问及跌扑病后之情 | 第70-71页 |
·跌扑折腰内伤肾骨之腰痛 | 第70页 |
·病后脾湿误补之腰痛 | 第70-71页 |
·审其表之寒热 | 第71-72页 |
·身热恶风风犯太阳之腰痛 | 第71页 |
·寒热间作疟在足太阳膀胱经之腰痛 | 第71-72页 |
·寒热间作疟在足少阴肾经之腰痛 | 第72页 |
·责其有无雨露湿寒之犯 | 第72-73页 |
·夜卧于野外感寒湿之腰痛 | 第72-73页 |
·外逢阴雨内有虚寒之腰痛 | 第73页 |
·别其腰中痛感 | 第73-74页 |
·腰中沉重风湿入肾之腰痛 | 第73-74页 |
·腰中空乏肾精不足之腰痛 | 第74页 |
·询其轻重之时 | 第74-76页 |
·日重夜轻膀胱郁热之腰痛 | 第75-76页 |
10 《辨证录》之腹痛 | 第76-97页 |
·须明是否有误食、过食之虞 | 第76-79页 |
·服砒霜之腹痛 | 第76-77页 |
·服断肠草之腹痛 | 第77页 |
·食漏脯之腹痛 | 第77页 |
·食死鳖之腹痛 | 第77-78页 |
·食毒蕈异菌之腹痛 | 第78页 |
·服盐囱之腹痛 | 第78页 |
·过食生冷之腹痛 | 第78-79页 |
·当察两足有无屈伸之难 | 第79-80页 |
·大肠作痈之腹痛 | 第79页 |
·大肠之痈已破之腹痛 | 第79-80页 |
·小肠作痈之腹痛 | 第80页 |
·别妇人经水前后、胎前、产后之作 | 第80-86页 |
·妇人伤寒结血挟痰之腹痛 | 第80-81页 |
·经前肝郁不舒之腹痛 | 第81页 |
·经前肝中郁火之腹痛 | 第81-82页 |
·经前肝气逆行之腹痛 | 第82页 |
·经前下焦寒湿之腹痛 | 第82-83页 |
·经后肝肾不足之腹痛 | 第83页 |
·怀妊带胍不固之腹痛 | 第83页 |
·怀妊脾虚土崩之腹痛 | 第83-84页 |
·小产阳明火盛之腹痛 | 第84页 |
·小产气虚犯寒之腹痛 | 第84-85页 |
·产后瘀血不散之腹痛 | 第85页 |
·产后失血过多之腹痛 | 第85-86页 |
·问其大便之溏泻闭涩、脓血粘冻 | 第86-90页 |
·五更水泻命门虚寒之腹痛 | 第86页 |
·一日百泻火炽肠胃之腹痛 | 第86-87页 |
·大便闭结命火衰微之腹痛 | 第87页 |
·大便闭结脾火耗阴之腹痛 | 第87-88页 |
·大便闭结瘀血内存之腹痛 | 第88页 |
·久痢红白肝克脾土之腹痛 | 第88-89页 |
·后重至极湿热两盛之腹痛 | 第89页 |
·上吐下痢湿热阻中之腹痛 | 第89-90页 |
·时痢时止余火滞肠之腹痛 | 第90页 |
·探其上焦有无呕吐气逆之情 | 第90-92页 |
·吐泻不得之腹痛 | 第90-91页 |
·上吐下闭阴阳易位之腹痛 | 第91页 |
·咳逆肺气闭郁之腹痛 | 第91-92页 |
·涌涎呕吐嘈杂虫扰之腹痛 | 第92页 |
·作呕吞酸肝郁克脾之腹痛 | 第92页 |
·审其有无六淫之犯 | 第92-95页 |
·伤寒太阳少阳并病之腹痛 | 第93页 |
·伤寒大汗阴阳两伤之腹痛 | 第93-94页 |
·伤寒大汗一时伤阳之腹痛 | 第94页 |
·伤寒少阴热化之腹痛 | 第94页 |
·伤寒少阴寒化之腹痛 | 第94-95页 |
·阴寒直中脾肾之腹痛 | 第95页 |
·问其饥饱饮冷之变 | 第95-97页 |
·饮冷而剧命门火衰之腹痛 | 第96页 |
·遇饥则作腹内有虫之腹痛 | 第96-97页 |
11 《辨证录》之遍身痛 | 第97-106页 |
·察其身表之形 | 第97-99页 |
·痰结于表气虚于中之身痛 | 第97-98页 |
·黄斑流水湿热相和之身痛 | 第98页 |
·梅疮烂肉毒郁血虚之身痛 | 第98-99页 |
·审其身之寒热 | 第99-100页 |
·身热火盛欲发之身痛 | 第99页 |
·伤寒寒邪伤营之身痛 | 第99-100页 |
·伤风风邪犯肺之身痛 | 第100页 |
·问其痛感之异 | 第100-101页 |
·风湿相搏之身烦痛 | 第100-101页 |
·外湿内合之身酸痛 | 第101页 |
·审其痰气之逆 | 第101-102页 |
·痰湿壅盛风寒湿痹之身痛 | 第101-102页 |
·痰嗽不畅邪犯三焦之身痛 | 第102页 |
·辨其劳役情志饮食之过 | 第102-105页 |
·食饮如常风湿著骨之身痛 | 第103页 |
·怒极肝张气机郁闭之身痛 | 第103-104页 |
·彻夜赌博劳心损血之身痛 | 第104页 |
·过多困卧脾气不升之身痛 | 第104页 |
·苦劳衰筋肝肾不足之身痛 | 第104-105页 |
·询其作痛之时 | 第105-106页 |
·时作时止气血亏损之身痛 | 第105-106页 |
12 小结 | 第106-112页 |
·头痛之因 头痛之治 头痛之药 | 第106页 |
·目痛之因 目痛之治 目痛之药 | 第106-107页 |
·耳痛之因 耳痛之治 耳痛之药 | 第107页 |
·齿痛之因 齿痛之治 齿痛之药 | 第107页 |
·咽痛之因 咽痛之治 咽痛之药 | 第107-108页 |
·胸痛之因 胸痛之治 胸痛之药 | 第108页 |
·心痛之因 心痛之治 心痛之药 | 第108页 |
·胁痛之因 胁痛之治 胁痛之药 | 第108-109页 |
·腰痛之因 腰痛之治 腰痛之药 | 第109-110页 |
·腹痛之因 腹痛之治 腹痛之药 | 第110-111页 |
·身痛之因 身痛之治 身痛之药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