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内容 | 第21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2. 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特征和规模 | 第23-30页 |
·灵活就业的含义 | 第23-25页 |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特征及构成 | 第25-27页 |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特征 | 第25-26页 |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 | 第26-27页 |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发展趋势 | 第27-30页 |
·灵活就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 | 第27-28页 |
·灵活就业人员的素质将会越来越高 | 第28页 |
·企业逃避责任导致灵活就业人员人数增多 | 第28-30页 |
3.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及参保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灵活就业人员可参与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回顾 | 第30-33页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 第30-31页 |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 第31页 |
·农民工养老保险 | 第31-32页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 第32-33页 |
·现行政策总结 | 第33页 |
·几个典型城市现行政策对比 | 第33-37页 |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现状 | 第37-39页 |
·灵活就业人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现状 | 第37页 |
·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 | 第37-38页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 | 第38页 |
·参保现状总结 | 第38-39页 |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对参保率的影响 | 第39-42页 |
·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与费率 | 第39-40页 |
·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 第40页 |
·养老保险的接续 | 第40-42页 |
4. 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 第42-61页 |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情况 | 第43-46页 |
·性别及婚姻特征 | 第43-44页 |
·年龄特征 | 第44-45页 |
·户籍特征 | 第45页 |
·学历及收入特征 | 第45-46页 |
·就业分布特征 | 第46页 |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比率 | 第46-47页 |
·灵活就业人员不参保的直接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 第47-48页 |
·灵活就业人员年龄偏小 | 第48页 |
·对政策不了解 | 第48-49页 |
·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内在因素分析 | 第49-59页 |
·婚姻状况与参保比率 | 第49-50页 |
·户籍与参保率 | 第50-51页 |
·学历与参保率 | 第51-52页 |
·年龄与参保率 | 第52-53页 |
·居住年份与参保率 | 第53-54页 |
·收入与参保率 | 第54-59页 |
·企业责任逃避导致参保率低 | 第59-61页 |
·企业不参保 | 第59页 |
·企业选择最低缴费标准 | 第59-61页 |
5.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国际经验借鉴 | 第61-71页 |
·国外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制度 | 第61-69页 |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 | 第61-62页 |
·英国养老保险制度 | 第62-64页 |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 | 第64-66页 |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 | 第66-68页 |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 第68页 |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 第68-69页 |
·从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69-71页 |
6. 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 第71-76页 |
·建立国家基础养老金制度 | 第71页 |
·降低缴费费率延长缴费年限 | 第71-72页 |
·由自愿参保逐渐过渡到强制性参保 | 第72页 |
·促进城乡一体化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 | 第72-73页 |
·由省内统筹逐渐实现全国统筹 | 第73-74页 |
·加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监管力度 | 第74页 |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 第74-75页 |
·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