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概述 | 第11-20页 |
一、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概念 | 第12-14页 |
二、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一)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思想 | 第14页 |
(二) 国家亲权理论 | 第14-15页 |
(三) 正当程序理论 | 第15-16页 |
三、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特点 | 第16-18页 |
(一) 参与的法定性 | 第16页 |
(二) 参与的及时性 | 第16-17页 |
(三) 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 第17页 |
(四) 抚慰和教育未成年人 | 第17-18页 |
(五) 身份的特殊性 | 第18页 |
四、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价值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0-31页 |
一、 对一个基层法院实践案例的考察 | 第21-23页 |
(一) 案件的基本情况 | 第21页 |
(二) 案件的审理情况 | 第21-22页 |
(三) 合适成年人的法庭表现 | 第22页 |
(四) 暴露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一些问题 | 第22-23页 |
二、 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适用的现状 | 第23-25页 |
三、 我国现有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一) 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不完善 | 第25-26页 |
(二)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 | 第26-27页 |
(三) 合适成年人的数量不足 | 第27页 |
(四) 合适成年人的人选范围争议较大 | 第27-30页 |
(五) 合适成年人参与的阶段不同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规范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建议 | 第31-47页 |
一、 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31-34页 |
(一) 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相关法律 | 第31页 |
(二) 规定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义务 | 第31-34页 |
二、 建立健全合适成年人的管理机制 | 第34-36页 |
(一) 明确合适成年人的管理机构 | 第34-35页 |
(二) 确保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经费 | 第35-36页 |
三、 规范合适成年人的选任机制 | 第36-39页 |
(一) 明确合适成年人的人选范围 | 第36-38页 |
(二) 统一合适成年人的选拔标准 | 第38-39页 |
四、 赋予未成年人选择合适成年人的权利 | 第39-40页 |
五、 扩展合适成年人参与的阶段 | 第40-44页 |
(一) 在侦查讯问阶段及时参与 | 第40-41页 |
(二) 教育引导涉罪未成年人 | 第41-44页 |
(三) 参与未成年罪犯的矫正工作 | 第44页 |
六、 建立对合适成年人参与的监督制度 | 第44-47页 |
(一) 加强自我监管 | 第45页 |
(二) 加强相互监督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