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8页
第一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来源第8-15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形成的丰厚土壤第8-9页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有益养料第9-10页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内在理论根源第10-11页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现实基础第11-15页
  一、 五四时期的“三次大论战”第11-12页
  二、 国民革命时期的“两次批判”第12-13页
  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第13-14页
  四、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领导权”第14-15页
第二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第15-23页
 第一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民族文化的形成第16-18页
  一、 党在幼年时期对民族文化的忽视第16页
  二、 文化论争时期对民族文化的初步觉醒第16-17页
  三、 抗战时期对民族文化的逐渐认同第17页
  四、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第17-18页
 第二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科学文化的形成第18-19页
  一、 重视科学以废除迷信第18页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第18-19页
  三、 抗日战争的实践推动科学文化观的形成第19页
 第三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大众文化的形成第19-23页
  一、 五四运动时期的大众文化教育第20页
  二、 根据地和统辖区的大众文化第20-21页
  三、 抗战时期大众文化思想的成熟第21-23页
第三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内容第23-34页
 第一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民族的文化第23-26页
  一、 民族的文化的定义第23-24页
  二、 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24-25页
  三、 民族的文化的性质第25-26页
 第二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科学的文化第26-29页
  一、 科学的文化的定义第26-28页
  二、 科学的文化要纠正“不正之风”第28页
  三、 科学的文化要擅于梳理地传承传统文化第28-29页
  四、 科学的文化要擅于吸收外国文化第29页
 第三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大众的文化第29-34页
  一、 大众的文化的指导思想第30页
  二、 大众的文化包含新型的革命精神第30-31页
  三、 大众的文化提倡新型的革命伦理道德观第31-32页
  四、 大众的文化提倡大众化、革命化的文艺作品第32-34页
第四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当代价值第34-39页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开启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第34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为解决当今文化问题提供借鉴第34-35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基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所构建第35-37页
 第四节 为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7页
 第五节 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第37-38页
 第六节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第38-39页
结束语第39-40页
注释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法律观中的人本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