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与建议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 引言 | 第7-13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三) 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11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2. 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 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11页 |
2. 比较分析法 | 第11页 |
3.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1-13页 |
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二、 新能源产业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一) 新能源产业的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1. 新能源产业的含义 | 第13页 |
2. 新能源的分类 | 第13-14页 |
3. 新能源产业的基本特征 | 第14页 |
(二) 税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4-18页 |
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4-15页 |
2. 外部性理论 | 第15页 |
3. 税收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三、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一) 风能 | 第19页 |
(二) 太阳能 | 第19-20页 |
(三) 核能 | 第20页 |
(四) 水电 | 第20页 |
(五) 生物质能 | 第20-22页 |
四、 我国新能源产业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与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 我国现行新能源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22-24页 |
1. 商品税 | 第22-23页 |
2. 所得税 | 第23-24页 |
3. 其他税种 | 第24页 |
(二) 现行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1. 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 第24页 |
2. 实际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背离 | 第24-25页 |
3. 尚未形成完整的一整套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 第25页 |
4. 间接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税种无效或缺失 | 第25-26页 |
五、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税收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26-32页 |
(一) 指标及数据来源 | 第26-29页 |
(二) 建立模型,得出结论 | 第29-32页 |
六、 国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经验 | 第32-37页 |
(一) 国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 第32-35页 |
1. 美国 | 第32-33页 |
2. 日本 | 第33页 |
3. 欧盟 | 第33-34页 |
4. 印度 | 第34-35页 |
(二) 国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 | 第35-37页 |
1. 税收政策的多样性 | 第35页 |
2. 贯穿研发、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 | 第35页 |
3. 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 | 第35页 |
4. 专门性与普适性相结合 | 第35-37页 |
七、 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优化 | 第37-43页 |
(一) 生产环节的税收政策优化 | 第37-40页 |
1. 技术研发环节 | 第37-38页 |
2. 投入生产环节 | 第38-40页 |
(二) 消费环节的税收政策优化 | 第40-43页 |
1. 商品税方面 | 第40页 |
2. 所得税方面 | 第40-41页 |
3. 其他税种方面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