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片设计手法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的释义 | 第21-24页 |
·断片建筑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2章 断片设计理论 | 第25-41页 |
·断片设计手法 | 第25-28页 |
·断片的概念 | 第25-26页 |
·断片设计的起源 | 第26-27页 |
·断片设计的发展 | 第27页 |
·断片设计手法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断片设计手法的构成要素 | 第28-35页 |
·空间 | 第28-29页 |
·光影 | 第29-30页 |
·色彩 | 第30-32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节点 | 第33-34页 |
·不可见要素 | 第34-35页 |
·断片设计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共生性原则 | 第35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35页 |
·艺术性原则 | 第35页 |
·功能性原则 | 第35-36页 |
·断片设计手法的诗意元素 | 第36-40页 |
·隐喻 | 第36-37页 |
·仪式感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断片设计手法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表达和应用 | 第41-55页 |
·工业建筑改造的新要求 | 第41-42页 |
·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41页 |
·建筑的诗意化 | 第41-42页 |
·新旧建筑的对话 | 第42页 |
·断片设计手法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表达要素 | 第42-46页 |
·建构的功能 | 第42-43页 |
·形式的质量 | 第43-45页 |
·情感的唤起 | 第45-46页 |
·断片设计手法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 第46-54页 |
·形式构想与制作工艺探索的交织 | 第46-47页 |
·建筑构想与材料、光影、质地、三维效果的关系 | 第47页 |
·不同语境中建筑元素的对话 | 第47-48页 |
·新与旧的和谐并置 | 第48-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断片设计手法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实践和发展 | 第55-70页 |
·工业建筑改造中断片设计手法的体现 | 第55-64页 |
·阿巴特利斯宫的修复 | 第55-58页 |
·帕桑罗卡诺瓦石膏像陈列馆的扩建 | 第58-59页 |
·维罗纳古堡艺术博物馆 | 第59-61页 |
·798 艺术中心 | 第61-64页 |
·断片设计手法对我国工业建筑改造的启示和意义 | 第64-69页 |
·尊重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 第64页 |
·尊重地域建筑语言 | 第64-65页 |
·丰富技术手段 | 第65-66页 |
·断片设计对我国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