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导论 | 第17-25页 |
一、楔子 | 第17-19页 |
二、受贿罪立法的历史回顾 | 第19-21页 |
三、新中国刑法中受贿罪的立法修订 | 第21-22页 |
四、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受贿罪规定 | 第22-25页 |
第一章 受贿罪罪量概述 | 第25-57页 |
第一节 犯罪质量统一论界说 | 第26-31页 |
一、质量统一论的科学依据 | 第26-27页 |
二、质量统一论的哲学解读 | 第27-29页 |
三、质量统一论与经济分析 | 第29-30页 |
四、质量统一论与犯罪量化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受贿罪的罪质 | 第31-43页 |
一、罪质的概念界定 | 第31-34页 |
二、受贿罪的罪质界定 | 第34-43页 |
第三节 受贿罪的罪量 | 第43-57页 |
一、罪量概念之界定 | 第43-45页 |
二、罪量概念的理论基础 | 第45-48页 |
三、我国刑法中的罪量规定 | 第48-54页 |
四、受贿罪的罪量构成要素 | 第54-57页 |
第二章 罪量基本要素——受贿数额 | 第57-101页 |
第一节 受贿数额的概念与性质 | 第58-62页 |
一、犯罪数额的概念界定 | 第58页 |
二、受贿数额作为罪量基本要素的构成要件属性分析 | 第58-60页 |
三、问题的提出:数额在受贿罪罪量计算中的应然权重 | 第60-62页 |
第二节 受贿数额刑法规定的文本梳理 | 第62-69页 |
一、“计赃论罪”的刑法传统 | 第62-63页 |
二、新中国成立后受贿罪数额规定的立法沿革 | 第63-66页 |
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受贿数额刑法规定的评述 | 第66-69页 |
第三节 受贿数额权重过高的实证分析 | 第69-91页 |
一、数额标准权重过高与受贿犯罪危害本质不符 | 第69-76页 |
二、数额标准权重过高对“罪刑均衡”的双重背离 | 第76-81页 |
三、数额标准权重过高不能准确反映受贿罪罪量实质变化 | 第81-86页 |
四、数额标准权重过高无法适应受贿范围扩大化的立法趋向 | 第86-91页 |
第四节 受贿数额在罪量计算中的应然权重 | 第91-101页 |
一、受贿数额规定的域外考察 | 第91-93页 |
二、数额标准在不同贿赂类罪中的权重考察 | 第93-95页 |
三、受贿罪数额标准的应然权重——基于类罪对比的初步作答 | 第95-101页 |
第三章 罪量基本要素——公权力 | 第101-153页 |
第一节 公权力及其商品化 | 第102-109页 |
一、定义公权力 | 第102-106页 |
二、公权力何以商品化 | 第106-109页 |
三、贿赂——公权力商品化的具体表现 | 第109页 |
第二节 公权力在受贿罪中的刑法表达 | 第109-116页 |
一、我国受贿罪中的“公权力”规定 | 第110-113页 |
二、我国受贿罪中“公权力”规定的理论解读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公权力重要性程度量化 | 第116-128页 |
一、从量化的角度看受贿罪公权力规定之不足 | 第117-121页 |
二、对公权力自身重要性程度的量化尝试 | 第121-128页 |
第四节 侵害公权力行为严重性程度量化 | 第128-148页 |
一、从量化角度看侵害公权力行为规定之不足 | 第129-132页 |
二、侵害公权力行为严重性程度的量化可能 | 第132-137页 |
三、对侵害公权力行为严重性程度的量化 | 第137-148页 |
第五节 公权力受侵害程度的刑法表达及其权重设置 | 第148-153页 |
一、公权力受侵害程度的刑法表达 | 第148-149页 |
二、公权力要素的权重 | 第149-153页 |
第四章 罪量修正要素 | 第153-196页 |
第一节 寻找罪量修正要素 | 第155-160页 |
一、受贿罪中的“情节” | 第155-159页 |
二、受贿罪的罪量修正要素 | 第159-160页 |
第二节 “不纯正”罪量修正要素——危害结果 | 第160-172页 |
一、危害结果的界定 | 第160-161页 |
二、受贿罪危害结果的特征 | 第161-167页 |
三、受贿罪的罪量要素与危害结果分层 | 第167-170页 |
四、几类常见受贿罪危害结果的严重性程度分析 | 第170-172页 |
第三节 受贿罪中常见罪量修正要素的规范适用 | 第172-187页 |
一、罪量修正要素司法适用情况的实证考察 | 第172-175页 |
二、对四项常见罪量修正要素规范适用的探讨 | 第175-187页 |
第四节“讲政治”——罪量修正要素适用的潜规则 | 第187-196页 |
一、罪量修正要素适用实例 | 第188-189页 |
二、罪量修正要素选择适用的“潜规则” | 第189-194页 |
三、适用罪量修正要素“讲政治”的有限合理性与底线 | 第194-196页 |
第五章 罪量要素与制刑量刑 | 第196-230页 |
第一节 制刑量刑的法理与规范 | 第197-201页 |
一、制刑量刑的法理基础 | 第197-198页 |
二、罪刑均衡的规范体现 | 第198-201页 |
第二节 罪量要素在制刑量刑中的应用 | 第201-206页 |
一、罪量要素在制刑中的应用 | 第201-202页 |
二、罪量要素在量刑中的应用 | 第202-206页 |
第三节 受贿罪罪量要素与罪刑系列立法 | 第206-220页 |
一、罪刑系列立法概述 | 第206-209页 |
二、罪量基础要素在罪刑系列立法中的运用 | 第209-218页 |
三、关于受贿罪罪刑系列改造的立法设计 | 第218-220页 |
第四节 罪量要素与受贿罪量刑标准拟制 | 第220-230页 |
一、量刑标准拟制与适用 | 第220-222页 |
二、现行受贿罪量刑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222-224页 |
三、受贿罪量刑标准(细则)拟制 | 第224-230页 |
结语 | 第230-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2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45-247页 |
后记 | 第247-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