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国际化趋势 | 第16页 |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在建筑学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 第16-17页 |
·相关理论研究的缺失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竞赛与建筑设计竞赛 | 第20页 |
·建筑设计竞赛的类型 | 第20-2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研究的整体框架 | 第29-32页 |
第2章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发展与特点 | 第32-56页 |
·建筑设计竞赛类型的分化与发展 | 第32-33页 |
·西方国家建筑教育特色与学生竞赛 | 第33-39页 |
·法国:罗马大奖 | 第33-35页 |
·英国:RIBA 会长奖章学生奖 | 第35-36页 |
·美国:AIAS、ACSA 学生设计竞赛 | 第36-37页 |
·日本:建筑新人战、JIA 全国学生毕业设计大赛 | 第37-39页 |
·中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历时性演变 | 第39-48页 |
·师夷长技的近代留学生 | 第39-40页 |
·国内学生竞赛的开端与发展 | 第40-42页 |
·教育全球化时代的不断探索 | 第42-48页 |
·当代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概况 | 第48-54页 |
·当代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主题竞赛 | 第49-52页 |
·当代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竞赛 | 第52-54页 |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特点 | 第54-55页 |
·时代性 | 第54页 |
·探索性 | 第54页 |
·地域性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案例研究框架的建立与对象选择 | 第56-64页 |
·研究方向和定位 | 第56页 |
·案例分析方法与整体研究模型 | 第56-61页 |
·竞赛创作的步骤 | 第57-58页 |
·整体研究模型的确立 | 第58页 |
·案例分析方法的架构 | 第58-61页 |
·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解析 | 第64-94页 |
·2010年国际VELUX(威卢克斯)建筑学生设计大赛 | 第64-71页 |
·星光场(Constellation of Light Fields) | 第64-66页 |
·日筛(Condensation of Variational Sunlight Influences) | 第66-68页 |
·缝隙间的照明景观(Lightscape between Gaps) | 第68-71页 |
·2011年d3未来住宅设计大赛 | 第71-73页 |
·垂直村落(Vertical Village) | 第71-73页 |
·2011年开放建筑国际学生竞赛 | 第73-78页 |
·磁场(Magnetic Field) | 第74-76页 |
·大盒子景观(Big Box Landscape) | 第76-78页 |
·2012年eVolo摩天大楼大奖赛 | 第78-81页 |
·喜马拉雅水塔(Himalaya Water Tower) | 第79-81页 |
·2012年“西班牙-中国”国际竞赛 | 第81-86页 |
·浮城(Floating City) | 第82-84页 |
·塞维利亚 24/7 中心(Seville 24/7) | 第84-86页 |
·2012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 第86-91页 |
·织墙衔城(Patching the City-Wall) | 第86-88页 |
·城市镜头(CityAperture)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5章 竞赛创作的思维过程与表达 | 第94-110页 |
·立意——主题回应 | 第94-96页 |
·主题的纵向深入 | 第95页 |
·主题的横向拓展 | 第95-96页 |
·构思——概念生成 | 第96-103页 |
·文化类概念来源及其转化 | 第98-100页 |
·自然类概念来源及其转化 | 第100-101页 |
·设计概念的回应类型 | 第101-103页 |
·技巧——设计策略 | 第103-106页 |
·从局部到整体的设计策略 | 第103-104页 |
·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策略 | 第104-106页 |
·表达——表现方式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0-116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主题变迁 | 第110页 |
·中外大学生在竞赛创作中的倾向 | 第110-111页 |
·竞赛创作的一般方法 | 第111-112页 |
·创新点 | 第112页 |
·后续研究 | 第112-113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注重思考过程 | 第113页 |
·提倡创新意识 | 第113-114页 |
·加强国际交流 | 第114页 |
·完善竞赛制度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附录 | 第118-141页 |
附录一 近五年国内外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概况 | 第119-132页 |
附录二 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教案)评优概况 | 第132-135页 |
附录三 竞赛案例背景资料 | 第135-1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