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目录 | 第15-18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刑法中的行为论 | 第19-35页 |
第一节 刑法中行为:行为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 | 第19-27页 |
一、行为一般属性 | 第20-23页 |
二、社会行为论———种较为妥当的选择 | 第23-25页 |
三、本文的观点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刑法中行为的分类 | 第27-33页 |
一、以罪过的存无为视角——刑法意义的行为、犯罪行为、行为的客观面 | 第27-31页 |
(一) 以主观罪过的存否为分类依据的可能性 | 第27-29页 |
(二) 行为中主客观要素的分离 | 第29-31页 |
二、一般行为、具体行为、构成行为和实行行为 | 第31-32页 |
三、结论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刑法中实行行为的机能 | 第33-35页 |
一、行为机能与实行行为机能的相同处 | 第33页 |
二、实行行为本身具有的机能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犯罪的实行行为与刑法主观主义、客观主义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刑法主观主义、客观主义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实行行为与刑法主观主义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折衷说的提出与对实行行为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实行行为与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实行行为与犯罪构成 | 第42-58页 |
第一节 实行行为的概念 | 第42-48页 |
一、实行行为概念的研究只能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出发 | 第42-48页 |
(一) 形式的实行行为 | 第43-44页 |
(二) 实质的实行行为概念 | 第44-46页 |
(三) 实质的实行行为观念的提倡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实行行为与构成行为的区别 | 第48-52页 |
一、行为四分法中的实行行为 | 第48-49页 |
二、规范行为与自然行为(要素行为) | 第49-51页 |
三、实行行为本身——规范性描述抑或事实描述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实行行为的结构分析 | 第52-58页 |
一、实行行为的自然结构 | 第52-53页 |
二、实行行为的规范结构 | 第53-54页 |
三、实行行为的实行行为性(规范性/定型性/法益侵害性) | 第54-58页 |
第四章 实行行为的分类 | 第58-66页 |
第一节 单一实行行为与复合实行行为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普通的实行行为和拟制的实行行为 | 第60-66页 |
一、拟制实行行为及其分类 | 第60-62页 |
二、实行行为的相对性出现的原因 | 第62-64页 |
三、特别分析预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实行行为与犯罪形态 | 第66-85页 |
第一节 实行行为与犯罪纵向发展模式 | 第66-72页 |
一、实行行为的开始——犯罪的着手 | 第66-71页 |
二、实行行为结束与犯罪的既遂 | 第71-72页 |
(一) 实行行为终了的判断 | 第71-72页 |
(二) 实行后状态 | 第72页 |
第二节 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的开始 | 第72-78页 |
一、复行为犯及其实行行为的单复数 | 第72-74页 |
二、复行为犯中实行行为的开始 | 第74-78页 |
第三节 犯罪发展的横向过程中实行行为的存在及其认定 | 第78-85页 |
一、以构成要件规定的行为定型来认定正犯的可能性 | 第78-80页 |
二、教唆行为的实行行为性 | 第80-82页 |
三、真正身份犯中的共同正犯的实行行为 | 第82-85页 |
第六章 实行行为的几种特殊存在类型 | 第85-109页 |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 | 第85-90页 |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性如何判断 | 第86-89页 |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实行行为的开始 | 第89-90页 |
二、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 第90-96页 |
(一)新、旧过失理论与过失实行行为 | 第91-92页 |
(二)过失犯实行行为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2-93页 |
(三)过失犯实行行为性的判断 | 第93-96页 |
三、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性 | 第96-101页 |
四、原因中的自由行为的实行行为性 | 第101-109页 |
(一)实行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是否存有例外 | 第102-104页 |
(二)原因自由行为的着手 | 第104-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