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强震区斜坡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选题依据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4-24页
     ·遥感技术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评价第14-16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9-2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第25-26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第26-28页
第2章 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特点第28-36页
   ·研究区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调查第29-30页
   ·诱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第30-32页
     ·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第30-31页
     ·滑坡灾害的发育规律第31页
     ·崩塌、滑坡一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的综合发育规律第31-32页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特点第32-36页
     ·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点第32-34页
     ·诱发地质灾害时间分布特点第34-35页
     ·诱发地质灾害各类型特点第35-36页
第3章 主要关键遥感技术第36-81页
   ·遥感图像预处理技术第36-48页
     ·概述第36-37页
     ·图像增强第37-44页
     ·遥感图像精校正第44-46页
     ·图像融合第46-47页
     ·图像镶嵌第47-48页
   ·抗震救灾应急遥感图像处理第48-57页
     ·目的意义第48-49页
     ·抗震救灾应急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第49-50页
     ·抗震救灾应急遥感影像处理方法第50-57页
   ·震后三维遥感图像的快速建立技术第57-62页
     ·三维遥感影像可视化的优势第57页
     ·关键数据准备第57-58页
     ·研究区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建立第58-62页
   ·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特征的建立第62-77页
     ·震后滑坡解译特征第62-70页
     ·震后崩塌解译第70-73页
     ·震后泥石流解译第73-77页
   ·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第77-81页
     ·目的及意义第77-78页
     ·基于传统统计的遥感分类第78-79页
     ·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第79-81页
第4章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与信息提取第81-100页
   ·滑坡信息提取与分析第81-88页
     ·青川东河口滑坡第81-86页
     ·成兰铁路雎水段H001号滑坡第86-87页
     ·成兰铁路雎水段H002号滑坡第87-88页
   ·崩塌体信息提取与分析第88-90页
     ·成兰铁路雎水段D010崩塌第88-89页
     ·成兰铁路雎水段D006崩塌第89页
     ·成兰铁路雎水段D019崩塌第89-90页
   ·泥石流信息提取与分析第90-100页
     ·北川1~#号泥石流与数据情况第90-91页
     ·北川1~#号泥石流形成条件遥感分析第91-92页
     ·北川1~#号泥石流发育特征第92-93页
     ·北川1~#号泥石流暴雨前后动态分析第93-99页
     ·北川1~#泥石流产生过程分析第99-100页
第5章 震后泥石流灾害的调查与预测评价第100-135页
   ·牛眠沟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第103-106页
     ·气象水文第103-104页
     ·地形地貌第104页
     ·地层岩性第104-105页
     ·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第105-106页
   ·牛眠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第106-120页
     ·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第106-111页
     ·物源条件第111-119页
     ·水源条件第119-120页
   ·泥石流基本特征第120-121页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害性分析第120页
     ·泥石流堆积物特征第120-121页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分析第121页
   ·牛眠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计算第121-132页
     ·泥石流流速计算第122-123页
     ·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第123-126页
     ·泥石流总量及输砂量计算第126-132页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第132-133页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析与评价第132页
     ·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发展阶段第132页
     ·泥石流发展趋势预测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6章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立第135-15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5页
   ·建立信息库的实用价值第135-136页
     ·建立信息库的意义第135页
     ·功能需求分析第135-136页
     ·数据需求分析第136页
   ·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第136-146页
     ·空间坐标系及其参数规定第137页
     ·地图投影及比例尺规定第137-138页
     ·数据编码规则第138-140页
     ·要素划分第140-146页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146-147页
   ·基于元数据理论的地质灾害信息共享研究第147-151页
     ·元数据理论概述第147-148页
     ·信息库提供数据共享的必要性第148-149页
     ·元数据在信息库开发中的应用第149-151页
   ·研究区地质信息库的示范建设第151-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结果与讨论第154-157页
 1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54-155页
 2 研究展望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66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生素A对朗德鹅肥肝抗氧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成都地铁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