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6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当今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城市空间营造研究意义重大 | 第17-18页 |
·岳阳的区域特色与城市空间演变特征 | 第18页 |
·对岳阳城市空间的研究与当地的城市建设发展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 第19-23页 |
·城市空间与城市空间营造 | 第19-20页 |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形态学的概念 | 第20-21页 |
·研究的空间范围界定 | 第21-22页 |
·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 第22-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23-24页 |
·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 第24-30页 |
·国外有关城市空间营造的研究评述 | 第24-27页 |
·国内有关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评述 | 第27-28页 |
·相关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城市空间营造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研究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岳阳城市研究工作的现状 | 第30-32页 |
·研究结构与框架 | 第32-34页 |
·研究工作的主要方法 | 第34页 |
·城市形态学的方法 | 第34页 |
·历史文献的分析研究 | 第34页 |
·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 | 第34页 |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岳阳自然条件与区位综述 | 第36-41页 |
·地理与地貌因素 | 第36-37页 |
·气候特征 | 第37页 |
·资源与城市 | 第37-38页 |
·区位背景环境 | 第38-41页 |
·区位行政变迁 | 第38-40页 |
·建制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先秦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41-50页 |
·先秦时期历史背景演变 | 第41-43页 |
·先秦时期政治格局 | 第41-42页 |
·先秦时期社会发展 | 第42-43页 |
·先秦时期经济概述 | 第43页 |
·先秦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特征 | 第43-46页 |
·商周时期——大彭城 | 第44-45页 |
·春秋战国时期——麇城 | 第45-46页 |
·先秦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46-49页 |
·结构 | 第46-47页 |
·面 | 第47页 |
·线 | 第47-48页 |
·点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秦汉—唐宋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50-63页 |
·秦汉—唐宋时期历史背景演变 | 第50-53页 |
·秦汉—唐宋时期政治格局 | 第50-51页 |
·秦汉—唐宋时期社会发展 | 第51-52页 |
·秦汉—唐宋时期经济发展 | 第52-53页 |
·秦汉—唐宋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特征 | 第53-57页 |
·三国时期——巴丘古城(巴陵建城的开始) | 第54-55页 |
·西晋以后——巴丘城(城市要素形成) | 第55页 |
·唐宋时期——城市经济要素发展 | 第55-56页 |
·城市空间形态——"扁担州" | 第56-57页 |
·秦汉—唐宋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57-62页 |
·结构 | 第57页 |
·面 | 第57-58页 |
·线 | 第58-59页 |
·点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元明清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63-76页 |
·元明清时期历史背景演变 | 第63-65页 |
·元明清时期政治格局 | 第63-64页 |
·元明清时期社会发展 | 第64-65页 |
·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 | 第65页 |
·元明清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特征 | 第65-71页 |
·城市形态变化 | 第66-69页 |
·城市空间发展"溢出"城墙 | 第69-70页 |
·城市功能与城市中心 | 第70页 |
·城市街巷 | 第70-71页 |
·元明清时期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71-74页 |
·结构 | 第71页 |
·面 | 第71-72页 |
·线 | 第72-74页 |
·点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1889—1919年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76-99页 |
·近代岳阳背景(1889—1919) | 第76-78页 |
·政治格局 | 第76-77页 |
·社会发展 | 第77页 |
·经济发展 | 第77-78页 |
·1889—1919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 | 第78-86页 |
·开埠前岳阳城市空间 | 第78-80页 |
·开埠后岳阳城市空间格局 | 第80-86页 |
·1889—1919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86-98页 |
·结构 | 第86-87页 |
·面 | 第87-92页 |
·线 | 第92-94页 |
·点 | 第94-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1919—1949年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99-122页 |
·历史背景(1919—1949) | 第99-101页 |
·政治格局变迁 | 第99-100页 |
·社会发展 | 第100页 |
·经济发展 | 第100-101页 |
·1919—1949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 | 第101-110页 |
·民国初期的城市空间格局 | 第101-103页 |
·抗战时期的城市空间格局 | 第103-105页 |
·抗战胜利后的城市空间格局和营建计划 | 第105-110页 |
·1919—1949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110-119页 |
·结构 | 第110-111页 |
·面 | 第111-116页 |
·线 | 第116-118页 |
·点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八章 1949—1979年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122-138页 |
·历史背景(1949—1979) | 第122-124页 |
·政治格局 | 第122-123页 |
·社会发展 | 第123页 |
·经济发展 | 第123-124页 |
·1949—1979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 | 第124-129页 |
·城市性质 | 第124-125页 |
·城市布局——由"一城+一镇"到"带状组团式" | 第125页 |
·城市中心区格局 | 第125-126页 |
·工业布局 | 第126-127页 |
·单位制独立大院 | 第127页 |
·城市规划 | 第127-128页 |
·城市新区建设 | 第128-129页 |
·老城建设 | 第129页 |
·1949—1979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129-136页 |
·结构 | 第129-130页 |
·面 | 第130-133页 |
·线 | 第133-135页 |
·点 | 第135-136页 |
·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九章 1979—2009年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演变 | 第138-175页 |
·历史背景(1979—2009) | 第138-141页 |
·时代与政治变迁 | 第138-139页 |
·社会发展 | 第139-140页 |
·经济发展 | 第140-141页 |
·1979—2009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 | 第141-151页 |
·改革开放推动下的城市空间营造(1979~1999) | 第141-146页 |
·新世纪城市空间营造(2000~2009) | 第146-151页 |
·1979—2009岳阳城市空间要素营造 | 第151-173页 |
·结构 | 第151-156页 |
·面 | 第156-165页 |
·线 | 第165-170页 |
·点 | 第170-173页 |
·小结 | 第173-175页 |
第十章 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动力机制研究 | 第175-190页 |
·自然因素与空间营造 | 第175-177页 |
·自然环境决定着岳阳城市的选址与起源 | 第175页 |
·自然地理因素影响着岳阳城市功能定位 | 第175-176页 |
·自然地理因素长期影响着岳阳城市建设发展 | 第176-177页 |
·营造思想与手段 | 第177-180页 |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在古岳阳城市营造中的体现 | 第177-178页 |
·近代城市规划的开始 | 第178-179页 |
·现代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加大 | 第179-180页 |
·社会政治和军事因素 | 第180-183页 |
·政治政策和传统城市空间营造 | 第180-181页 |
·军事战争影响岳阳城市空间的发展 | 第181-182页 |
·政治是近代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推动力 | 第182页 |
·政治是现代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核心力 | 第182-183页 |
·城市经济 | 第183-185页 |
·经济对古代岳阳城市空间的影响 | 第183页 |
·城市经济是近代岳阳空间形态转型的根本动因 | 第183-184页 |
·城市经济促进现代岳阳的城市空间形态 | 第184-185页 |
·科学技术 | 第185-187页 |
·科学技术为古代岳阳城市空间营造提供辅助力 | 第185页 |
·科学技术对近代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影响 | 第185-186页 |
·科学技术对于现代岳阳城市空间营造的影响 | 第186-187页 |
·城市文化传承与变迁 | 第187-189页 |
·独特与融合的古代文化 | 第187页 |
·开放与突变的近代文化 | 第187-188页 |
·兼容、强调地域特色的现代文化特征 | 第188-189页 |
·小结 | 第189-190页 |
第十一章 总结与建议 | 第190-199页 |
·岳阳城市空间形态营造模式的总结 | 第190-195页 |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演变与扩展 | 第190-192页 |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延续与变化 | 第192-194页 |
·岳阳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4-195页 |
·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 第195-199页 |
·区域性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 第195页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 第195-197页 |
·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创建和谐社会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0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207-209页 |
致谢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