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0-15页 |
·TFRR 技术研究 | 第10-12页 |
·运行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 | 第12-13页 |
·物性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 | 第13-14页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1000m3/h 乏风热逆流氧化装置的实验研究 | 第18-26页 |
·试验系统 | 第18-19页 |
·系统组成 | 第18-19页 |
·工作原理 | 第19页 |
·试验结果 | 第19-23页 |
·氧化床冷态压损试验 | 第19-20页 |
·加热启动试验 | 第20-22页 |
·自热平衡试验 | 第22-23页 |
·装置氧化性能试验 | 第2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进气流速 | 第23-24页 |
·甲烷浓度 | 第24-25页 |
·换向半周期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单通道模型下氧化床氧化特性研究 | 第26-49页 |
·单孔通道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化学反应模型的选取 | 第28-29页 |
·模型选取的方针 | 第28页 |
·通用有限速率模型 | 第28-29页 |
·物性参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蜂窝陶瓷的物性参数 | 第29页 |
·混合气体的物性参数 | 第29-30页 |
·其余单值性条件 | 第30-31页 |
·非稳态问题求解技巧 | 第31-32页 |
·网格无关性分析 | 第32-35页 |
·各参数对氧化床性能影响 | 第35-48页 |
·氧化床内温度分布 | 第35-37页 |
·换向(半)周期 | 第37-40页 |
·进气流速 | 第40-41页 |
·甲烷浓度 | 第41-43页 |
·乏风进气温度 | 第43-46页 |
·氧化床长度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多孔介质模型下氧化床阻力特性研究 | 第49-58页 |
·多孔介质模型 | 第49-52页 |
·多孔介质基本概念 | 第49-50页 |
·多孔介质模型简介 | 第50-51页 |
·多孔介质模型基本设置 | 第51-52页 |
·氧化床基本阻力特性 | 第52-54页 |
·氧化床冷态下的压强损失 | 第52-53页 |
·氧化床热态下的压强损失 | 第53-54页 |
·各参数对氧化床压强损失的影响 | 第54-57页 |
·进气流速 | 第54-55页 |
·甲烷浓度 | 第55-56页 |
·换向半周期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优化结果及拓展性运用 | 第58-67页 |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58-59页 |
·装置性能主要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59-63页 |
·正交实验表的建立 | 第60-61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拓展性运用 | 第63-65页 |
·工业化装置简介 | 第6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3-65页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7-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8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