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模制粒机成型工艺及关键部件磨损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牧草压缩流变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草颗粒成型特性与制粒机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生物质颗粒微观成型机理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软磨料磨损研究概述 | 第20-23页 |
·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表面技术在农业机械材料减磨方面的应用概述 | 第26-2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8-29页 |
第2章 环模制粒过程的力学模型 | 第29-40页 |
·环模制粒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环模制粒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 第29-30页 |
·环模压辊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环模制粒机挤压成型机理 | 第31-32页 |
·制粒过程力学模型 | 第32-38页 |
·挤压过程受力分析 | 第32-36页 |
·环模对物料层的作用力 | 第36-37页 |
·草粉物料受环模挤压时消耗的功率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苜蓿草颗粒成型工艺优化与微观成型机理 | 第40-54页 |
·苜蓿草颗粒成型工艺优化 | 第40-47页 |
·制粒原理及制粒过程模拟 | 第40-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苜蓿草颗粒微观结构 | 第47-5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环模与压辊材料的磨损机理 | 第54-72页 |
·苜蓿草粉对45#钢的磨损试验 | 第54-6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不同植物磨料对45#钢的磨损试验 | 第63-6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苜蓿草粉对不同金属材料的磨损试验 | 第65-6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机理 | 第69-71页 |
·机械抛光 | 第69页 |
·显微切削 | 第69-70页 |
·疲劳脱落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特征 | 第72-87页 |
·磨损表面分形维数的计算 | 第72-76页 |
·盒维数法 | 第72页 |
·差分盒维数法 | 第72-73页 |
·双毯法 | 第73-74页 |
·变分法 | 第74页 |
·试验研究 | 第74-76页 |
·基于多重分形谱的磨损表面形貌研究 | 第76-82页 |
·多重分形谱的理论 | 第76-78页 |
·多重分形谱的盒计数法 | 第78页 |
·多重分形谱的参数描述 | 第78-79页 |
·试验研究 | 第79-82页 |
·基于小波与灰度共生矩阵的磨损表面特征提取 | 第82-86页 |
·小波分析理论 | 第82-83页 |
·灰度共生矩阵 | 第83-84页 |
·磨损表面特征提取流程 | 第84-85页 |
·试验研究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环模压辊材料抗植物磨料磨损的激光强化 | 第87-104页 |
·不同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45#钢耐磨性的影响试验 | 第88-9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9-98页 |
·45#钢激光相变强化抗植物磨料磨损机理总结 | 第98-99页 |
·45#钢抗植物磨料磨损激光相变强化工艺参数优化 | 第99-103页 |
·试验方案 | 第99-100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100-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