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释明权的适用--以民事审判实务为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CONTENTS第9-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释明权在诉讼中的困境第12-21页
 一、 诉讼当事人的困惑第12-13页
 二、 法官有苦难言第13-15页
 三、 问题的根源第15-21页
  (一) 释明权的立法依据在何处?第15-17页
  (二) 释明权的实践现状第17-21页
第二章 释明权属性特征第21-28页
 一、 释明权的基本功能价值第21-22页
  (一) 绝对当事人主义的修正第21页
  (二) 防止法官突袭裁判第21-22页
 二、 释明权的分类第22-23页
  (一) 积极的释明与消极的释明第22页
  (二) 事实的释明和法律的释明第22-23页
  (三) 辩论主义领域的释明和处分主义领域的释明第23页
 三、 释明权的行使范围第23-25页
 四、 释明权的行使阶段第25-26页
 五、 释明权的行使方式第26-27页
 六、 释明权行使的法律后果和约束机制第27-28页
第三章 不同民事诉讼模式与释明权的样态分析第28-33页
 一、 民事诉讼模式与释明权的关系第28-30页
  (一) 释明权与职权主义模式第28-29页
  (二) 释明权与当事人主义模式第29-30页
 二、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提出第30-31页
 三、 释明权与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第31-33页
第四章 释明权的行使路径和原则第33-38页
 一、 梦想照进现实——路径选择第33-36页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问题第36-38页
  (一) 适度或者有限原则第37页
  (二) 中立原则第37页
  (三) 公开原则第37页
  (四) 合法原则第37-38页
第五章 法官释明权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和平衡第38-49页
 一、 事实问题的释明第38-42页
  (一) 关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释明第38-40页
  (二) 关于证据方面的释明第40-42页
 二、 法律问题的释明第42-44页
 三、 当事人救济程序的构建第44-46页
 四、 法官制度的优化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审查逮捕工作的影响及应对
下一篇:刑事辩护律师权利保障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