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的指关文献 | 第16-17页 |
·关于投资者行为特征的相关文献 | 第17-19页 |
·关于政府行为特征的相关文献 | 第19-20页 |
·关于股票市场博奔的相关文献 | 第20页 |
·对相关文献研究的评价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4-52页 |
·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的理论分析 | 第24-31页 |
·传统的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公司上市动机 | 第24-28页 |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25页 |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25-26页 |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 第26-28页 |
·基于原始股东退出的公司上市动机 | 第28-29页 |
·公司上市其它动机 | 第29-31页 |
·正式兼并理论 | 第29页 |
·市场时机理论 | 第29-30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30页 |
·外部性及市场反馈理论 | 第30-31页 |
·投资者行为特征理论分析 | 第31-41页 |
·传统投资者行为理论 | 第31-32页 |
·现代投资者行为理论 | 第32-38页 |
·分离定理 | 第32-33页 |
·投资组合理论 | 第33-35页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35-37页 |
·套利定价模型 | 第37-38页 |
·行为金融理论 | 第38-41页 |
·期望理论 | 第38-39页 |
·风险选择的两因素理论 | 第39页 |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 第39-40页 |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 第40-41页 |
·股票市场政府行为特征理论分析 | 第41-48页 |
·股票市场监管理论 | 第41-47页 |
·股票市场监管原因理论 | 第41-42页 |
·股票监管内容理论 | 第42-47页 |
·股票市场政府行为理论 | 第47-48页 |
·博弈论相关理论 | 第48-52页 |
第3章 中国上市公司上市行为特征分析 | 第52-65页 |
·中国上市公司上市动机及行为历史沿革 | 第52-56页 |
·我国上市公司主体历史沿革 | 第52-54页 |
·集体企业主体阶段(1984年-1992年) | 第52-53页 |
·国有企业主体阶段(1993年-2000年) | 第53页 |
·混合发行主体阶段(2001年-2012年) | 第53-54页 |
·股权分置问题及改革 | 第54-56页 |
·我国股权分置问题由来 | 第54-55页 |
·我国股权分置问题引起的弊端 | 第55-56页 |
·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 | 第56页 |
·中国上市公司价值高估原因 | 第56-59页 |
·上市公司正常价值高估 | 第57-58页 |
·杠杆效应 | 第57页 |
·宣传效应 | 第57页 |
·股票变现效应 | 第57页 |
·人才吸引效应 | 第57-58页 |
·政策支持效应 | 第58页 |
·风险分散效应 | 第58页 |
·我国上市公司价值非正常高估 | 第58-59页 |
·政府管制造成上市资源短缺 | 第58页 |
·监管缺位形成的隧道效应 | 第58-59页 |
·政绩需求催生的虚假繁荣 | 第59页 |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股权融资偏好 | 第59-63页 |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表现形式 | 第60-61页 |
·资本结构中股权比例偏高 | 第60页 |
·外源性融资金额远大于内源性融资 | 第60-61页 |
·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金额远高于债券融资金额 | 第61页 |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 第61-62页 |
·发行审批制度 | 第61-62页 |
·股权融资软约束 | 第62页 |
·不合理的上市公司考核体系 | 第62页 |
·内部人控制 | 第62页 |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危害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65-81页 |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特征 | 第65-66页 |
·投资主体多样化 | 第65页 |
·投资目标多元化 | 第65页 |
·投资方式差异化 | 第65-66页 |
·投资决策感性化 | 第66页 |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主体结构演变 | 第66-70页 |
·散户主导的自由发展时代 | 第66-67页 |
·机构主导的坐庄投机时代 | 第67-68页 |
·机构竞争时代 | 第68-69页 |
·资本竞争世道 | 第69-70页 |
·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分析 | 第70-78页 |
·我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发展历程 | 第70-71页 |
·起步阶段(1998年前) | 第70页 |
·发展阶段(1998年-2004年) | 第70-71页 |
·壮大阶段(2004年至今) | 第71页 |
·我国段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简介 | 第71-76页 |
·证券公司 | 第71-72页 |
·证券投资基金 | 第72-73页 |
·保险公司 | 第73页 |
·社保基金 | 第73-74页 |
·外国机构投资者 | 第74-75页 |
·私募基金 | 第75-76页 |
·信托公司 | 第76页 |
·企业法人 | 第76页 |
·我国投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发展存在问题 | 第76-78页 |
·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低下 | 第76页 |
·投资理念欠缺、未能发挥稳定市场功能 | 第76-77页 |
·机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难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 第77-78页 |
·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 | 第78-80页 |
·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结构 | 第78-79页 |
·投资者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能够承受较大投资风险 | 第78页 |
·投资者教育水平较高,投资理念逐步改进 | 第78-79页 |
·中等收入水平投资者占大多数、股票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 第79页 |
·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特征 | 第79-80页 |
·投资股市目的主要是获得资本利得,显示出较高投机性 | 第79页 |
·具备较强风险意识,但认识不够理性 | 第79-80页 |
·倾向短期炒作,忽视上市公司基本面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中国股票市场政府行为特征分析 | 第81-103页 |
·中国股票市场的政府监管 | 第81-91页 |
·中国股票市场发行监管 | 第81-85页 |
·中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历史沿革 | 第81-84页 |
·中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现状 | 第84-85页 |
·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交易监管 | 第85-87页 |
·中国股票市场反操纵监管 | 第85-86页 |
·中国股票市场反内幕交易监管 | 第86页 |
·中国股票市场反欺诈监管 | 第86-87页 |
·中国股票市场稳定市场监管 | 第87-89页 |
·中国股票市场股价限制管理 | 第87-88页 |
·中国股票市场退市监管 | 第88页 |
·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信用交易管理 | 第88-89页 |
·我国股票市场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89-91页 |
·监管目标不明确,受制于国家短期经济目标实现 | 第89页 |
·监管侧重于短期行为,缺乏长期理念 | 第89-90页 |
·侧重于公司上市监管,忽视信息披露监管 | 第90页 |
·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削弱了市场信心 | 第90-91页 |
·中国股票市场的政府行为 | 第91-102页 |
·设定股票市场制度规则 | 第91-92页 |
·提供股票市场隐形信用担保 | 第92-94页 |
·政府股票市场隐性信用担保采取的形式 | 第92-93页 |
·政府股票市场隐性信用担保带来的问题 | 第93-94页 |
·提供上市资源 | 第94-96页 |
·进行股市调控 | 第96-99页 |
·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主要干预方式 | 第96-97页 |
·我国政府股票市场干预原因 | 第97-99页 |
·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干预带来的问题 | 第99页 |
·政府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后果 | 第99-102页 |
·政府参与股票市场行为的积极作用 | 第100页 |
·政府参与股票市场行为的不利影响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6章 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103-126页 |
·审批制下我国股票市场博弈研究 | 第103-110页 |
·审批制下我国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博弈分析 | 第103-107页 |
·审批制下理想股票市场上参与者行为博弈分析 | 第107-110页 |
·核准制下我国股票市场博弈研究 | 第110-125页 |
·模型假设 | 第110-112页 |
·混同均衡下市场参与者行为 | 第112-119页 |
·分离均衡下市场参与者行为 | 第119-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7章 中国股票市场运行分析 | 第126-141页 |
·基于参与者行为的中国股票运行状况分析 | 第126-134页 |
·理想状况下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介绍 | 第126-128页 |
·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行为特征及影响 | 第128-129页 |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特征及影响 | 第129-131页 |
·我国股票市场政府行为特征及影响 | 第131-134页 |
·我国股票市场的政府监管行为特征及影响 | 第131-133页 |
·我国股票市场的政府参与行为特征及影响 | 第133-13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34-136页 |
·政策建议 | 第136-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6页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