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核壳苯丙聚合物微球研究现状第9-11页
     ·传统乳液聚合第10页
     ·无皂乳液聚合第10-11页
   ·表面接枝“聚合物刷”型功能聚合物微球概述第11-12页
     ·分类及应用第11页
     ·制备方法第11-12页
   ·表面引发 ATRP 制备聚合物刷研究进展第12-14页
     ·传统 ATRP第12-13页
     ·ARGET ATRP第13-14页
   ·氮氧自由基聚合物刷的制备及应用现状第14-15页
   ·课题来源与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5-17页
     ·课题来源第15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实验方法第17-25页
   ·实验原材料第17-19页
     ·实验原材料规格第17-18页
     ·原材料的预处理第18-19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19-20页
   ·课题内容及路线第20页
   ·制备方法第20-25页
     ·表面羟基化的交联 PS 微球的制备第20页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负载 ATRP 引发剂第20-21页
     ·ARGET ATRP 法制备 PMMA 均聚物刷第21页
     ·ARGET ATRP 法制备 PGMA 均聚物刷第21页
     ·ARGET ATRP 法制备 PTMPM 均聚物刷第21页
     ·ARGET ATRP 法制备 PMMA-GMA 嵌段共聚物刷第21-22页
     ·ARGET ATRP 法制备 PMMA-TMPM 嵌段共聚物刷第22页
     ·TEMPO 在高分子刷上的负载第22-25页
第3章 核壳结构苯-丙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第25-35页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5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路线第25页
   ·苯乙烯-丙烯酸酯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第25-26页
   ·聚合物微球表面羟基密度的调控第26-29页
     ·HEMA 加入量的变化对聚合结果的影响第26-28页
     ·交联剂加入量对聚合物微球制备的影响第28-29页
   ·聚合物微球的分析表征第29-33页
     ·能谱分析第29-30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30-31页
     ·粒型与结构分析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核壳结构苯-丙聚合物微球制备改性粘接砂浆第35-43页
   ·试验原材料第35-36页
   ·实验过程第36页
     ·聚合物砂浆的制备过程第36页
     ·粘接强度测试过程第36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36-41页
     ·聚合物微观结构分析第37-38页
     ·不同聚合物改性粘接砂浆的原强度分析第38-40页
     ·HEMA 接枝量对砂浆强度的影响第40页
     ·交联剂加入量的影响第40页
     ·聚合物粒型对砂浆强度的影响第40页
     ·P(St-DVB-HEMA) 改性粘接砂浆的其它强度测试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核壳结构苯-丙聚合物微球接枝聚合物刷第43-55页
   ·合成路线第43-44页
   ·表面负载有 ATRP 引发剂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分析表征第44-45页
   ·负载引发剂前后聚苯乙烯微球电镜对比第45-46页
   ·高分子聚合物刷分析第46-52页
     ·PMMA 均聚物刷第47-48页
     ·PGMA 均聚物刷第48-49页
     ·PTMPM 均聚物刷第49-50页
     ·嵌段共聚物刷 PMMA-GMA第50-51页
     ·PMMA-TMPM 嵌段共聚物刷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6章 制备含氮氧自由基结构单元的高分子刷第55-63页
   ·本章研究目的第55页
   ·主要实施内容第55-56页
   ·高分子刷负载 TEMPO 催化氧化伯醇反应性能的测定第56-57页
     ·空白试验第56页
     ·TEMPO第56页
     ·PTMA第56-57页
     ·PMMA-PTMA第57页
     ·PGMA-TEMPO第57页
   ·TEMPO 催化体系的回收及循环使用性能的测定第57页
   ·TEMPO 在高分子刷上的负载结果分析第57-59页
     ·通过氧化负载 TEMPO第57-59页
     ·均聚物刷 PGMA 负载 TEMPO第59页
   ·高分子刷负载 TEMPO 催化氧化伯醇性能的测定结果分析第59-60页
   ·TEMPO 的回收及其催化性能的测定结果分析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ZigBee的地震台站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碱改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