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板翅式换热器非共沸介质流动冷凝换热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1 板翅式换热器流动传热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2 混合介质冷凝换热研究现状第22-2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混合介质冷凝换热模型的建立第25-37页
    引言第25页
    2.1 模型简介第25-28页
        2.1.1 物理模型第25-27页
        2.1.2 模型的简化第27-28页
    2.2 数学模型第28-35页
        2.2.1 基本控制方程第28页
        2.2.2 源项处理第28-32页
        2.2.3 湍流模型第32-33页
        2.2.4 近壁面处理第33-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板翅式换热器中非共沸介质冷凝传热及阻力数值研究第37-55页
    引言第37页
    3.1 计算模型及验证第37-45页
        3.1.1 物理模型第37-40页
        3.1.2 边界条件第40-41页
        3.1.3 网格无关性和模型可靠性验证第41-43页
        3.1.4 数据处理第43-45页
    3.2 不同翅片通道内流动与传热分析第45-53页
        3.2.1 平直翅片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第45-47页
        3.2.2 锯齿翅片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第47-50页
        3.2.3 波纹翅片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第50-52页
        3.2.4 不同翅片通道内综合传热能力分析第52-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锯齿翅片通道非共沸介质冷凝传热及阻力数值研究第55-67页
    引言第55页
    4.1 物理模型第55-56页
    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6-65页
        4.2.1 翅片高度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56-57页
        4.2.2 翅片间距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57-59页
        4.2.3 翅片长度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59-60页
        4.2.4 翅片厚度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60-62页
        4.2.5 翅片错开比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62-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锯齿翅片结构参数遗传算法优化研究第67-79页
    引言第67页
    5.1 响应面设计第67-75页
        5.1.1 试验设计第67-68页
        5.1.2 数值仿真求解第68-69页
        5.1.3 响应面构建第69-75页
    5.2 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第75-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全文总结第79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9-80页
    6.3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9页
致谢第89-9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屈曲约束SMA阻尼器试验研究及支撑框架抗震分析
下一篇:农牧交错带村域居民点演化机制研究--以盐池县皖记沟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