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国外研究的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的综述 | 第13-16页 |
·文献述评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背景分析 | 第21-27页 |
·高校开展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补充教育理论 | 第21页 |
·扩充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2页 |
·“返学校化”理论 | 第22页 |
·全民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高校开展社会教育的社会背景分析 | 第23-27页 |
·抗战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抗战时期政治背景分析 | 第24-25页 |
·抗战时期文化背景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影响效果分析 | 第27-39页 |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 | 第27-30页 |
·《西北联大校刊》蕴含的社会教育思想 | 第27-28页 |
·李蒸的民众教育思想 | 第28-30页 |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制度基础分析 | 第30-33页 |
·社会教育政策的制定 | 第30-31页 |
·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立 | 第31-33页 |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内容 | 第33-37页 |
·文化教育 | 第34页 |
·政治教育 | 第34-35页 |
·军事教育 | 第35-36页 |
·技术教育 | 第36页 |
·生活教育 | 第36-37页 |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影响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提高干部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 第37页 |
·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 第37页 |
·启发民众政治觉悟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历史局限性分析 | 第39-44页 |
·西北联大开展社会教育的历史局限性 | 第39-41页 |
·面不够宽广 | 第39页 |
·思想体系不够完善 | 第39-40页 |
·民众参与程度不高 | 第40-41页 |
·教育目标偏离 | 第41页 |
·西北联大时期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资金短缺 | 第41-42页 |
·教师资源短缺 | 第42页 |
·管理粗放 | 第42-43页 |
·政治色彩浓厚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西北联大社会教育的启示及现实意义 | 第44-50页 |
·西北联大社会教育的启示 | 第44-45页 |
·突出社会性、全民性 | 第44页 |
·满足社会需要 | 第44页 |
·加强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研究 | 第44-45页 |
·规范、创新社会教育的机构设施 | 第45页 |
·建立起当代社会教育理论体系 | 第45页 |
·对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45-50页 |
·确立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经费 | 第46页 |
·完善大学开展社会教育体系 | 第46-47页 |
·制订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政策、法规 | 第47-48页 |
·培训大学开展社会教育人员 | 第48-49页 |
·推广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模式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