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7页 |
一、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妇女小额贷款概述 | 第17-20页 |
第一节 妇女小额贷款的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 人力资源浪费论 | 第18-19页 |
二、 普惠金融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国内成功案例和经验 | 第20-23页 |
第一节 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发展协会 | 第20-21页 |
一、 组织结构与资金结构 | 第20页 |
二、 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 | 第20-21页 |
三、 成本控制和员工激励 | 第21页 |
第二节 云南贷免扶补政策推动下的妇女小额信贷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河北唐山市“12345”模式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秦皇岛市妇女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秦皇岛市妇女小额贷款模式 | 第23-25页 |
一、 贷款对象 | 第23页 |
二、 贷款金额和期限 | 第23-24页 |
三、 贷款程序 | 第24页 |
四、 工作要求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秦皇岛市妇女小额贷款发展成效 | 第25-28页 |
一、 贷款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贷款流程日趋简便 | 第25-26页 |
二、 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创新贷款新用途 | 第26-27页 |
三、 创业增加了贷款妇女经济收益,带动了妇女整体就业 | 第27页 |
四、 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秦皇岛市妇女小额贷款需求分析 | 第28-35页 |
一、 贷款妇女普遍为中年妇女 | 第28-29页 |
二、 妇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 第29页 |
三、 借款期限普遍为短期 | 第29-30页 |
四、 贷款金额不高 | 第30-31页 |
五、 借款用途主要为生产生活 | 第31页 |
六、 担保方式偏向可取得的房产或组联保 | 第31页 |
七、 借款渠道单一传统 | 第31-32页 |
八、 妇女创业愿望强烈 | 第32-33页 |
九、 贷款政策知悉度较低 | 第33页 |
十、 妇联发挥作用不大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秦皇岛市妇女小额贷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35-46页 |
第一节 秦皇岛市妇女小额贷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一、 贷款覆盖面不够广泛 | 第35页 |
二、 宣传力度不够并存在偏差 | 第35-36页 |
三、 贷款流程存在较多风险 | 第36-37页 |
四、 公平和效率难以平衡 | 第37-38页 |
五、 缺少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 第38页 |
六、 缺少有效的创业培训 | 第38-39页 |
七、 贷款设计和贷款流程不合理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问题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一、 农村妇女被重视程度不够 | 第40-41页 |
二、 经费投入和政策优惠力度不够 | 第41页 |
三、 各部门和机构没有联动配合 | 第41-42页 |
四、 妇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第42-43页 |
五、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 | 第43-44页 |
六、 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致道德风险 | 第44页 |
七、 农村思想文化素质落后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创新贷款模式及相关建议 | 第46-55页 |
一、 依靠旅游业,走特色妇女小额贷款道路 | 第46页 |
二、 创新妇女小额贷款模式,走特色化道路 | 第46-50页 |
三、 做好宣传工作,注重宣传方式和内容 | 第50-51页 |
四、 加强风险管控,严防道德风险 | 第51-52页 |
五、 各部门明确职责,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机制 | 第52-53页 |
六、 严把贷款程序,简化贷款流程 | 第53-54页 |
七、 加强农村妇女思想文化素质培养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