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

鲫鱼IgM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嗜水气单胞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34页
 第一章 嗜水气单胞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14-24页
  1 嗜水气单胞菌概况第14-15页
   ·嗜水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第14页
   ·嗜水气单胞菌血清学分型第14页
   ·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因子第14-15页
   ·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及病症第15页
  2 嗜水气单胞菌检测技术第15-19页
   ·常规生化鉴定方法第15-16页
   ·选择性培养基第16页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第16-17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第16页
     ·基因芯片第16-17页
     ·核酸探针技术第17页
   ·免疫学技术第17-18页
     ·SPA协同凝集试验第17页
     ·免疫荧光技术第17-18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18页
   ·其他方法第18-19页
  3 结语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二章 单链抗体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发展第24-34页
  1 抗体的分子结构第24页
  2 单链抗体的结构第24-25页
  3 单链抗体的特点和改造类型第25页
   ·单链抗体的特点第25页
   ·单链抗体的改造类型第25页
  4 单链抗体的基因来源第25页
  5 单链抗体的表达系统第25-27页
   ·原核细胞表达系统第25-26页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第26-27页
     ·酵母表达系统第26页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第26-27页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第27页
     ·植物细胞表达系统第27页
  6 单链抗体在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第27-29页
   ·应用于靶向载体第27-28页
   ·应用于抑制病毒复制第28页
   ·应用于病原菌检测第28页
   ·应用于体内寄生虫的防治第28-29页
  7 单链抗体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4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34-76页
 第三章 鲫鱼IGM单链抗体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第34-60页
  摘要第34页
  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菌种与载体第34-35页
   ·细胞株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2 实验方法第35-47页
   ·杂交瘤细胞株的复苏第35页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第35-36页
     ·饲养细胞的制备第35-36页
     ·有限稀释法筛选第36页
   ·杂交瘤细胞总RNA的提取第36-37页
   ·反转录合成cDNA第37页
   ·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鉴定第37-40页
     ·引物设计第37-38页
     ·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的扩增第38页
     ·PCR产物凝胶电泳回收与纯化第38-39页
     ·PCR产物连接转入T-vector第39页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9页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第39-40页
     ·菌液PCR鉴定第40页
     ·质粒的小量制备第40页
   ·单链抗体基因(F3a-scFv)的构建第40-43页
     ·拼接F3a-scFv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0-41页
     ·重链可变区DNA的准备第41-42页
     ·轻链可变区DNA的准备第42页
     ·重叠延伸PCR拼接F3a-scFv全长基因第42-43页
     ·构建19T/F3a-scFv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第43页
     ·菌液PCR鉴定并送测序第43页
     ·质粒的小量制备第43页
   ·pET 32a-F3a-scFv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3-44页
     ·原核表达载体pET 32a(+)与重组克隆抗体F3a-scFv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胶回收第43页
     ·连接反应第43-44页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第44页
     ·阳性克隆质粒的提取及酶切鉴定第44页
   ·pET32a-F3a-scFv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第44-46页
     ·感受态细胞BL21(DE3)的制备及重组质粒pET32a-F3a-scFv的转化第44页
     ·pET32a-F3a-scFv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4-46页
   ·F3a-scFv生物学活性分析第46页
     ·Western Blotting检测F3a-scFv复性蛋白第46页
     ·间接ELISA法鉴定F3a-scFv的活性第46页
   ·F3a-scFv酶标抗体的制备第46-47页
  3 结果第47-54页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与抗体亚类第47页
   ·杂交瘤细胞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合成cDNA第47页
   ·可变区基因V_L、V_H的扩增第47页
   ·重组质粒pMD 19T/X的筛选(X为克隆的目的片段)第47-48页
   ·可变区基因的测序结果第48-49页
   ·单链抗体基因(F3a-scFv)的构建第49-51页
     ·V_H-Linker和Liner-V_L的扩增第49-50页
     ·F3a-scFv全长基因的拼接第50页
     ·测序结果分析第50-51页
   ·pET 32a-F3a-scFv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1-52页
   ·pET 32a-F3a-scFv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52-53页
   ·F3a-scFv抗原结合活性第53-54页
     ·F3a-scFv与鲫鱼IgM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分析第53-54页
     ·间接ELISA测定F3a-scFv的活性第54页
   ·F3a-scFv酶标抗体的制备第54页
  4 讨论第54-58页
   ·scFv基因的构建第55页
   ·scFv的表达第55-56页
   ·scFv基因序列分析第56页
   ·scFv蛋白的纯化、复性和浓缩第56-57页
   ·scFv活性的测定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ABSTRACT第59-60页
 第四章 嗜水气单胞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0-76页
  摘要第60-61页
  1 实验材料第61页
   ·实验动物及菌株第61页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第61页
  2 实验方法第61-65页
   ·全菌抗原的制备第61-62页
   ·血清的制备第62页
     ·阳性血清的制备第62页
     ·阴性血清的制备第62页
     ·不同免疫时期鲫鱼免疫血清的制备第62页
     ·不同感染时期鲫鱼免疫血清的制备第62页
   ·间接ELISA实验操作步骤第62-63页
     ·全菌包被抗原的制备第62-63页
     ·包被第63页
     ·封闭第63页
     ·加鱼血清(一抗)第63页
     ·加HRP-scFv(二抗)第63页
     ·显色和终止第63页
     ·结果判定第63页
   ·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第63-65页
     ·包被抗原和一抗最佳工作浓度的选择第63-64页
     ·抗原最适包被条件的选择第64页
     ·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的选择第64页
     ·一抗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选择第64页
     ·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和作用时间的选择第64页
     ·显色时间的确定第64页
     ·Cut-off值的确定第64-65页
   ·敏感性试验第65页
   ·重复性试验第65页
     ·批次内重复性试验第65页
     ·批次间重复性试验第65页
   ·不同免疫及感染时期鲫鱼IgM抗体水平的检测第65页
  3 结果第65-71页
   ·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第65-69页
     ·包被抗原和一抗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第65-66页
     ·抗原最适包被条件的确定第66页
     ·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的确定第66-67页
     ·一抗血清最适作用时间的确定第67页
     ·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和作用时间的选择第67-68页
     ·显色时间的确定第68页
     ·Cut-off值的确定第68-69页
   ·敏感性试验第69页
   ·重复性试验第69-70页
     ·批次内重复性试验第69-70页
     ·批次间重复性试验第70页
   ·不同免疫及感染时期鲫鱼血清抗体水平的检测第70-71页
  4 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ABSTRACT第74-76页
全文总结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扬子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及细菌性病原鉴定
下一篇: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