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 第11-12页 |
| ·微藻生物质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 第12-14页 |
| ·国内外微藻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直接液化 | 第14-15页 |
| ·热解 | 第15-16页 |
| ·生物制氢 | 第16-17页 |
| ·国内外微藻热裂解油精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 ·热解精制一体化 | 第19页 |
| ·催化加氢 | 第19-21页 |
| ·催化裂解 | 第21-22页 |
| ·催化酯化 | 第22-23页 |
| ·其它精制技术 | 第23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3-27页 |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24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7页 |
| 2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评价 | 第27-43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HD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 ·实验器材与原料 | 第28-29页 |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 ·γ-Al_2O_3负载镍、钻、钯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1页 |
| ·γ-Al_2O_3载体的焙烧 | 第29-30页 |
| ·载体吸水率的测定 | 第30页 |
| ·活性组分浸渍液的配制 | 第3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还原 | 第31页 |
|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32页 |
| ·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 | 第32页 |
| ·扫描电镜(SEM)表征 | 第32页 |
|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评价与表征结果 | 第32-41页 |
| ·催化剂TG/DTG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浸渍顺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4页 |
| ·活性组分含量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34-39页 |
|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39-40页 |
| ·催化剂的SEM表征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3 Ni-Co-Pd/γ-Al_20_3催化加氢精制小球藻热裂解油研究 | 第43-59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小球藻热裂解油的制备实验 | 第44-45页 |
| ·实验原料 | 第44页 |
| ·管式炉催化热解实验 | 第44-45页 |
| ·小球藻热裂解油的物性分析 | 第45页 |
| ·小球藻热裂解油的催化加氢实验 | 第45-48页 |
| ·实验设备 | 第46页 |
| ·分析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原料 | 第46-47页 |
| ·实验过程和方法 | 第47页 |
| ·加氢工艺路线的确定与实现 | 第47页 |
| ·加氢工艺操作参数的确定与优化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 ·催化加氢温度对汕品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H/Oil比对油品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油品元素分析 | 第51-52页 |
| ·油品GC/MS分析 | 第52-54页 |
| ·催化加氢对小球藻热裂解油组成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催化加氢对羰基化合物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催化加氢对醇醚和烃类化合物的影响 | 第55页 |
| ·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