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39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6页
 二、文献综述第16-29页
 三、研究目的第29页
 四、研究方法第29-34页
 五、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第34-39页
第二章 中国电视新闻的竞争格局分析第39-62页
 第一节、新闻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失衡第39-53页
  一、一个核心,多重格局第39-49页
  二、市场效率低,分配不公第49-53页
 第二节、新媒体技术催生下的电视新闻生态变革第53-62页
  一、新闻竞争格局趋向多元第53-54页
  二、媒介层级趋向淡化第54-55页
  三、新闻传播渠道趋向立体第55-56页
  四、新闻生产主体趋向多元第56-58页
  五、电视新闻市场趋向碎化第58-61页
  六、媒介市场行为趋向竞合第61-62页
第三章 电视新闻交换的现状分析第62-94页
 第一节、广播电视交换组织现状分析第62-83页
  一、国外广播电视交换组织现状分析第63-71页
  二、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组织现状分析第71-83页
 第二节、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的机制分析第83-86页
  一、层级供稿第83-84页
  二、协议供稿第84-85页
  三、个别交易第85页
  四、电视新闻交换体系的初步建立第85-86页
 第三节、电视新闻交换平台的技术实现方式第86-94页
  一、网络拓扑结构与功能模块第87-89页
  二、兼容性和开放性的运作原则第89-90页
  三、系统功能第90-94页
第四章 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的问题分析第94-111页
 第一节、浅层次合作造成新闻交换的效力不足第94-96页
  一、缺乏新闻产品的深加工,媒体投入不足第94-95页
  二、平台封闭,类型单一第95-96页
 第二节、新闻资源分配不公与有限商业化新闻生产第96-102页
  一、传统行政划分下的体制性障碍第96-97页
  二、资源分配不公与有限化商业竞争第97-99页
  三、行政管理和产业运作的矛盾第99-100页
  四、缺乏有效的版权交易机制第100-102页
 第三节、传统媒体固有的媒介偏见给电视新闻交换带来的障碍第102-105页
 第四节、传统媒体的跨区域经营和本地化属性矛盾激化第105-106页
 第五节、新闻交换的多用途论和无用论第106-107页
 第六节、新闻生产的脱域带来的同质化问题第107-111页
  一、新闻生产的形态变革第107-109页
  二、新闻交换带来的同质化加剧第109-111页
第五章 中国电视新闻交换路径分析第111-171页
 第一节、新闻交换背景下的电视新闻竞争战略第111-116页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第112-113页
  二、差异化战略第113-114页
  三、目标集聚战略第114-116页
 第二节、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网络构建的路径——建立统一开放的电视新闻资源交易体系第116-128页
  一、构建网络平台集聚新闻资源第116-125页
  二、以版权交易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第125-126页
  三、减少准入障碍,实现开放运行第126-128页
 第三节、新闻交换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资源整合策略第128-158页
  一、融合式内容生产策略第129-144页
  二、立体化传播策略第144-150页
  三、市场化运营策略第150-155页
  四、区域性、个性化发展策略——地方电视新闻发展之道第155-158页
 第四节、电视新闻资源整合案例分析第158-171页
  一、央视新闻中心全媒体战略分析第158-169页
  二、上海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全媒体战略第169-171页
第六章 本论文研究的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第171-176页
 第一节、研究结论第171-173页
  一、建立统一开放的电视新闻资源交易体系第171页
  二、构建立体化多元传播策略第171-172页
  三、电视新闻交换平台将会带来电视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第172页
  四、理顺版权机制,实现准商业化操作第172-173页
 第二节、研究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建议第173-175页
 第三节、结语第175-176页
附录一 中国电视新闻生产状况调查分析第176-193页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第193-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0页
后记第200-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无线网络的形式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非局域对称及保对称离散格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