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循环经济效率影响的统计分析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13-16页 |
三、研究综述述评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一、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循环经济相关概念及理论演进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及其理论的演进 | 第19-21页 |
一、垄断优势理论 | 第20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页 |
三、内部化理论 | 第20-21页 |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1页 |
第二节 循环经济概念及其基本准则 | 第21-25页 |
一、循环经济概念 | 第21-23页 |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准则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一、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 | 第25页 |
二、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 第25-26页 |
三、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页 |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 第26-29页 |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 第26-28页 |
二、循环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五节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29-31页 |
一、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29页 |
二、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概述 | 第31-36页 |
一、数量规模 | 第31-33页 |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 第33-34页 |
三、行业分布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区域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差异分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我国循环经济效率测度 | 第39-58页 |
第一节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 | 第39-42页 |
一、SBM模型 | 第39-40页 |
二、Super-SBM模型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4页 |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2-43页 |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4页 |
三、数据的来源 | 第44页 |
第三节 全国循环经济效率测度 | 第44-46页 |
一、测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第44页 |
二、我国循环经济效率测度 | 第44-46页 |
第四节 各省份循环经济效率测度和分析 | 第46-58页 |
一、测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第46-47页 |
二、我国各省历年循环经济效率 | 第47-49页 |
三、我国区域循环经济效率差异分析 | 第49-58页 |
第五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58-78页 |
第一节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循环经济效率的协整分析 | 第58-66页 |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58-59页 |
二、平稳性检验 | 第59-61页 |
三、协整检验 | 第61-64页 |
四、ECM误差修正模型 | 第64-66页 |
第二节 FDI与循环经济效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66-68页 |
一、方法原理 | 第67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第三节 FDI与循环经济效率的VAR模型 | 第68-78页 |
一、VAR模型 | 第69-70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70-78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8-83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一、全国和区域循环经济效率稳中有升 | 第78页 |
二、区域循环经济效率分类差异明显 | 第78-79页 |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循环经济效率有影响 | 第7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79-83页 |
一、针对国家方面的建议 | 第79-81页 |
二、针对东部地区的建议 | 第81页 |
三、针对东北地区的建议 | 第81页 |
四、针对中部地区的建议 | 第81-82页 |
五、针对西部地区的建议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