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引起既有公路的沉降预测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课题背景第8-9页
   ·地表沉降变形理论第9-10页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的研究现状第10-17页
     ·经验法第10-13页
     ·理论解析法第13-14页
     ·模型试验法第14-15页
     ·数值分析法第15-1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红竹山隧道概况及其地表沉降监测第19-29页
   ·工程概况第19-22页
     ·隧道设计技术标准第19页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19-22页
   ·隧道设计概况第22-24页
     ·隧道衬砌内轮廓第22页
     ·洞口设计第22页
     ·洞身结构设计第22-23页
     ·辅助施工措施第23-24页
   ·隧道施工方案第24-25页
   ·现场监控量测第25-28页
     ·现场监测项目及方法第25-26页
     ·地表测点布置第26-27页
     ·地表沉降量测结果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的经验计算法和理论解析计算法第29-61页
   ·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变形计算的Peck公式及其应用第29-43页
     ·地表沉降变形第29-31页
     ·换算等代半径第31-33页
     ·地层损失率V_i第33-34页
     ·沉降槽宽度系数i第34-35页
     ·Peck公式在平行双线隧道的叠加应用第35-36页
     ·Peck公式预测红竹山隧道地表沉降第36-43页
   ·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变形计算的随机介质理论及其应用第43-59页
     ·单元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第43-44页
     ·断面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第44-46页
     ·极坐标系下地表沉降变形的计算第46-49页
     ·地表移动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9-52页
     ·随机介质理论在平行双线隧道的叠加应用第52-53页
     ·随机介质理论预测红竹山隧道地表沉降第53-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的数值分析第61-109页
   ·FLAC3D概述第61-62页
   ·FLAC3D预测红竹山隧道地表沉降第62-84页
     ·工程概况第62-63页
     ·建立数值模型第63-67页
     ·模拟施工步骤第67-69页
     ·模拟施工结果与分析第69-84页
   ·Peck公式、随机介质理论与FLAC3D预测结果对比第84-86页
   ·影响地表沉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第86-107页
     ·围岩级别对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第87-90页
     ·隧道埋深对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第90-93页
     ·支护措施对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第93-97页
     ·隧道开挖进尺对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第97-100页
     ·隧道开挖方式对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第100-104页
     ·地表路面荷载对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5章 隧道施工引起地表路面沉降变形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标准探讨第109-117页
   ·隧道施工引起地表路面的破损形式及原因第109-110页
     ·隧道施工引起地表路面破损形式第109页
     ·路面破损的原因第109-110页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路面沉降变形的控制措施第110-113页
     ·洞外表土的加固与防排水第110-111页
     ·超前支护第111-112页
     ·隧道开挖第112-113页
     ·监控量测第113页
   ·公路沉降控制标准的探讨第113-115页
     ·制定隧道地表路面沉降控制标准的原则第113-114页
     ·隧道地表路面沉降控制标准第114-115页
   ·实例分析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沪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段桥梁桩基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声振法在混凝土路面脱空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