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受体对超高浓度乙醇发酵副产物形成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5页 |
·燃料乙醇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 第13页 |
·超高浓度乙醇发酵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超高浓度乙醇发酵的利弊 | 第14-15页 |
·超高浓度发酵的优势 | 第14页 |
·超高浓度发酵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VHG 发酵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耐高浓度乙醇酵母菌的选育 | 第15-16页 |
·发酵工艺控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电子受体在 VHG 乙醇发酵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酵母代谢途径中的电子受体 | 第17-18页 |
·检测发酵液中乙醛的方法 | 第18-19页 |
·外源添加乙醛对乙醇发酵的影响 | 第19-20页 |
·酵母发酵主要副产物及形成途径 | 第20-22页 |
·自絮凝酵母 SPSC 的特点 | 第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2-25页 |
第2章 VHG 乙醇发酵乙醛添加条件研究 | 第25-39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试剂 | 第26-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菌种 | 第27-28页 |
·培养基 | 第28页 |
·培养方法 | 第28页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28页 |
·发酵液残糖和乙醇浓度测定 | 第28-29页 |
·发酵参数的计算 | 第29页 |
·乙醛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葡萄糖和乙醇标曲的绘制 | 第30-32页 |
·乙醛和 NADH 标曲的绘制 | 第32-33页 |
·乙醛添加时间、添加间隔时间和添加方式的确定 | 第33-36页 |
·不同乙醛浓度对 VHG 乙醇发酵的影响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乙醛对 VHG 乙醇发酵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39-55页 |
·引言 | 第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4页 |
·菌种 | 第39-40页 |
·试剂 | 第40-41页 |
·仪器 | 第41-42页 |
·培养基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页 |
·发酵液残糖和乙醇浓度测定 | 第42页 |
·乙醛浓度测定 | 第42页 |
·副产物测定 | 第42-44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甘油、琥珀酸和乙酸标准曲线绘制 | 第44-46页 |
·丙醇、2-甲基丙醇和乙酸乙酯标准曲线绘制 | 第46-48页 |
·乙醛最适添加条件下的超高浓度发酵进程 | 第48-49页 |
·副产物的生成 | 第49-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丙醛对 VHG 乙醇发酵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55-65页 |
·引言 | 第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9页 |
·菌种 | 第55页 |
·培养基 | 第55-56页 |
·试剂 | 第56-57页 |
·仪器 | 第57-58页 |
·方法 | 第58页 |
·发酵液残糖和乙醇浓度测定 | 第58页 |
·发酵参数的计算 | 第58页 |
·丙醛浓度测定 | 第58页 |
·副产物测定 | 第58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添加丙醛对超高浓度乙醇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59-61页 |
·添加丙醛对超高浓度乙醇发酵副产物的影响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6页 |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