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页 |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1-15页 |
·现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不足 | 第11-12页 |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提出 | 第12-13页 |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 第13-14页 |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于 Pushover 结构抗震能力分析 | 第17-51页 |
·引言 | 第17页 |
·结构模型 | 第17-19页 |
·推覆方式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 | 第19-22页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下的结构抗震能力 | 第22-33页 |
·多自由度与单自由度的转换关系 | 第22-24页 |
·Pushover 曲线的折线化 | 第24-27页 |
·计算实例 | 第27-33页 |
·结构的变形曲线 | 第33-36页 |
·最大层间位移角与顶点位移角的关系 | 第36-39页 |
·结构层间延性 | 第39-42页 |
·塑性铰 | 第42-44页 |
·结构弹塑性周期 | 第44-47页 |
·结构自振周期 | 第44-46页 |
·结构瞬态周期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1页 |
第3章 基于 IDA 的结构抗震能力分析 | 第51-83页 |
·单向水平地震记录输入下的增量动力分析 | 第51-53页 |
·IDA 参数选择 | 第51-52页 |
·增量动力分析的恢复力模型 | 第52页 |
·IDA 分析计算法则 | 第52-53页 |
·基于 IDA 的地震动输入计算结果 | 第53-59页 |
·SAP2000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3-54页 |
·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54-59页 |
·基于 IDA 的结构抗震能力 | 第59-75页 |
·结构的变形曲线 | 第59-66页 |
·最大层间位移角与顶点位移角的关系 | 第66-69页 |
·基于 IDA 的抗震能力曲线 | 第69-75页 |
·基于 IDA 与 Pushover 的抗震能力比较 | 第75-80页 |
·不同性能状态下位移图比较 | 第75-78页 |
·顶点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比较 | 第78页 |
·顶点位移角---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比较 | 第78-79页 |
·最大层间位移角---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比较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4章 不同烈度下基于位移角的抗震评估 | 第83-95页 |
·基于位移角的性能抗震方法 | 第83-84页 |
·抗震性能评估新方法 | 第84-85页 |
·规范反应谱 | 第84-85页 |
·α-Sd 曲线的转化 | 第85页 |
·等效体系周期与阻尼比的计算 | 第85页 |
·结构基于位移角的抗震性能评估 | 第85-92页 |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 第86-88页 |
·不同弹塑性状态下的谱位移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 第88页 |
·抗震性能评估 | 第88-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