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钢框架加强型节点的构造形式 | 第15-19页 |
·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 | 第15-16页 |
·梁端板式加强型节点 | 第16-18页 |
·梁端肋板加强型节点 | 第18页 |
·梁端腋板加强型节点 | 第18-19页 |
·近年来国内外对钢结构梁柱加强型节点的研究 | 第19-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钢框架腋板加强型节点设计 | 第26-36页 |
·梁端下翼缘腋板加强节点腋板受力分析 | 第26-30页 |
·梁端下翼缘腋板加强型节点设计 | 第30-36页 |
第三章 钢框架腋板加强型节点有限元分析 | 第36-12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四种不同构造腋板加强型节点几何参数 | 第36-37页 |
·有限元建模 | 第37-39页 |
·加载制度 | 第39-40页 |
·梁端上翼缘腋板(带过渡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 第40-61页 |
·节点模型的破坏形态 | 第40-43页 |
·滞回曲线 | 第43-47页 |
·骨架曲线 | 第47-49页 |
·承载力及延性系数 | 第49-53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53-55页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55-57页 |
·刚度退化 | 第57-61页 |
·梁端下翼缘加腋(带过渡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 第61-80页 |
·节点模型的破坏形态 | 第61-64页 |
·滞回曲线 | 第64-67页 |
·骨架曲线 | 第67-69页 |
·承载力及延性系数 | 第69-74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74-75页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75-76页 |
·刚度退化系数 | 第76-80页 |
·梁端下翼缘腋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 第80-100页 |
·节点模型的破坏形态 | 第80-84页 |
·滞回曲线 | 第84-87页 |
·骨架曲线 | 第87-89页 |
·承载力及延性系数 | 第89-94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94-95页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95-96页 |
·刚度退化系数 | 第96-100页 |
·梁端对称腋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 第100-120页 |
·节点模型的破坏形态 | 第100-104页 |
·滞回曲线 | 第104-107页 |
·骨架曲线 | 第107-109页 |
·节点模型的承载力及延性系数 | 第109-113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113-115页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115-116页 |
·刚度退化系数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四章 不同构造形式腋板加强节点力学性能对比 | 第122-134页 |
·梁端下翼缘腋板(带过渡板)加强型节点与梁端下翼缘腋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122-126页 |
·承载能力及延性系数 | 第122-124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124-126页 |
·梁端下翼缘腋板加强型节点与梁端对称腋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126-129页 |
·承载能力及延性系数 | 第126-128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128-129页 |
·四种不同构造形式腋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129-132页 |
·承载能力及延性系数 | 第129-131页 |
·梁端塑性转角及总转角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4-138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科研、工程实践及获奖情况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