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3页 |
·芳香化合物的溴化氧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芳香化合物的溴化氧化传统方法 | 第9-11页 |
·原位氧化溴化方法 | 第11-12页 |
·钒卤代过氧化物酶(V-HPOs)的发现与催化溴化氧化反应机理 | 第12-15页 |
·钒卤代过氧化物酶(V-HPOs)的发现及价值 | 第12-14页 |
·钒卤代过氧化物酶(V-HPOs)的催化溴化氧化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钒配合物作为溴化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可行性研究 | 第15-25页 |
·钒氧-N 杂环类配合物模型研究 | 第16-25页 |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目的和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5-27页 |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目的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33-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钒氧-吡啶衍生物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5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配合物(VO)2(2,2’-bipy)2(bta)(H2O)2(1)的合成 | 第36页 |
·配合物(4,4’-bipyH2)0.5[VO2(2,6-dipic)]·2H2O (2)的合成 | 第36页 |
·配合物[VO(phen)(C2O4)(H2O)]·CH3OH (3)的合成 | 第36-37页 |
·配合物 1-3 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配合物 1-3 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38-41页 |
·配合物 1-3 的紫外光谱表征 | 第41-43页 |
·配合物 1-3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3-51页 |
·配合物 1-3 的热重分析 | 第51-53页 |
·配合物 1-3 的粉末 XRD 光谱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钒氧-吡唑衍生物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6-85页 |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配合物[(VO)2(u2-C2O4)(C2O4)2(H2O)2]·L3·H2O (4)的合成 | 第56页 |
·配合物 Na[VO2(C2O4)pz]·Co(pzTp)2(5)的合成 | 第56页 |
·配合物(VO)2(bpz*T-O) (6)的合成 | 第56页 |
·配合物 V2(bpz*eaT)2(μ2-C2O4)(C2O4)2(7)的合成 | 第56-57页 |
·配合物 4-7 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57-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83页 |
·配合物 4-7 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60-63页 |
·配合物 4-7 的紫外光谱表征 | 第63-66页 |
·配合物 4-7 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66-78页 |
·配合物 4-7 的热重分析 | 第78-80页 |
·配合物 4-7 的粉末 XRD 光谱 | 第80-81页 |
·配合物 6 和 7 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81-82页 |
·配合物 2-4 的电化学研究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五章 钒氧配合物的仿生溴化催化活性研究 | 第85-109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86页 |
·溴化氧化反应 | 第86页 |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86-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8页 |
·钒氧-吡啶衍生物模型配合物的仿生催化动力学研究 | 第89-93页 |
·钒氧-吡唑衍生物模型配合物的仿生催化动力学研究 | 第93-98页 |
·钒氧配合物的催化反应机理探究 | 第98-99页 |
·H2O2对反应体系的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99-103页 |
·实验方法 | 第99-100页 |
·H2O2浓度对模型配合物催化活性的影响探究 | 第100-103页 |
·比色法检测 H2O2的初步研究构想 | 第103-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附录A 钒簇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谱特性 | 第110-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