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研究--以秦岭太乙宫镇吴家沟农家乐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缘起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城市化问题 | 第12-13页 |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国内外农家乐景观设计的经验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方法 | 第19页 |
·调查分析法 | 第19页 |
·实例验证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 城郊农家乐景观概述 | 第21-29页 |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城郊 | 第21页 |
·城郊农家乐的概念与特点 | 第21-23页 |
·景观 | 第23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构成分类 | 第23-24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的意义 | 第24-25页 |
·保护景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 第24页 |
·利用景观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 第24-25页 |
·发挥景观特色,促进城乡交流 | 第25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构成要素 | 第25-27页 |
·自然景观 | 第26页 |
·生产景观 | 第26-27页 |
·聚落景观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发展概况 | 第29页 |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的特色 | 第29-30页 |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景观类型与特征 | 第30-32页 |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景观类型 | 第30-31页 |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景观特征 | 第31-32页 |
·西安市城郊农家乐景观调查分析与总结 | 第32页 |
·西安市农家乐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乡村景观意识欠缺 | 第32-33页 |
·模仿偏多,缺乏特色 | 第33页 |
·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 | 第33页 |
·景观质量糙,观赏效果差 | 第33页 |
·景观与乡村环境不和谐 | 第33-34页 |
·缺乏整体规划,景观主题不明确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理论 | 第35-56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理论依据 | 第35-39页 |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35-36页 |
·景观美学原理 | 第36-37页 |
·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 第37-38页 |
·可持续发展原理 | 第38页 |
·文化传承理论 | 第38-39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理念 | 第39-42页 |
·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 | 第39-40页 |
·传扬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 | 第40页 |
·尊重乡村生活的设计理念 | 第40-41页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设计理念 | 第41-42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原则 | 第42-44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42页 |
·文化性原则 | 第42页 |
·特色性原则 | 第42-43页 |
·经济性原则 | 第43页 |
·适宜性原则 | 第43页 |
·参与性原则 | 第43-44页 |
·无障碍性原则 | 第44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技术方法 | 第44-54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方法 | 第45-46页 |
·城郊农家乐景观设计内容 | 第46-53页 |
·城郊农家乐规划分区 | 第53-54页 |
·城郊农家乐开发项目与创意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秦岭太乙宫镇吴家沟农家乐景观设计 | 第56-78页 |
·太乙宫街道办城镇总体规划 | 第56-59页 |
·项目所在位置 | 第56页 |
·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 第56-57页 |
·镇域产业发展布局 | 第57页 |
·镇区总体规划 | 第57-59页 |
·项目概况 | 第59-62页 |
·项目开发的支撑条件分析 | 第59-60页 |
·项目开发的资源条件分析 | 第60-62页 |
·项目开发的SWOT分析 | 第62页 |
·现状分析 | 第62-63页 |
·功能定位、规划目标、设计理念与原则 | 第63-66页 |
·功能定位 | 第63页 |
·规划目标 | 第63页 |
·设计理念与原则 | 第63-66页 |
·整体发展构想 | 第66页 |
·画在田野上的绿色规划 | 第66页 |
·以生态沟通,与自然互动 | 第66页 |
·总体布局 | 第66-71页 |
·结构布局 | 第67页 |
·景观分区 | 第67-71页 |
·道路交通组织 | 第71-72页 |
·交通线路 | 第72页 |
·生态停车场 | 第72页 |
·背景音乐 | 第72-74页 |
·专题设计 | 第74-76页 |
·绿网设计和山体复育 | 第74-76页 |
·建筑设计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6 结论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建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