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工艺优化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宇佐美曲霉概述 | 第13-14页 |
| ·酸性蛋白酶的来源 | 第14页 |
| ·酸性蛋白酶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酸性蛋白酶的分类 | 第14-15页 |
| ·酸性蛋白酶的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 ·酶学性质 | 第15-16页 |
| ·生物学性质 | 第16页 |
| ·产酸性蛋白酶的微生物筛选 | 第16-17页 |
| ·筛选培养基的制备 | 第17页 |
| ·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 第17页 |
| ·影响酸性蛋白酶产量的因素 | 第17-18页 |
| ·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育种 | 第18-19页 |
| ·通过诱变技术筛选高产菌株 | 第18-19页 |
| ·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来提高产酶量 | 第19页 |
| ·酸性蛋白酶的生产 | 第19-20页 |
| ·工业级酸性蛋白酶制剂的生产 | 第19-20页 |
| ·食品级酸性蛋白酶制剂的生产 | 第20页 |
| ·酸性蛋白酶的应用 | 第20-23页 |
| ·酸性蛋白酶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皮革软化 | 第20页 |
| ·羊毛工艺 | 第20-21页 |
| ·酸性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 第21页 |
| ·用于其他的酒类酿造 | 第21页 |
| ·用于酱油和食醋酿造 | 第21-22页 |
| ·酸性蛋白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 ·酸性蛋白酶的其它用途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24-4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 ·实验菌种 | 第24-25页 |
| ·培养基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孢子悬浮液制备 | 第25-26页 |
| ·诱变方法 | 第26页 |
| ·菌株筛选 | 第26-27页 |
| ·酶活测定 | 第27-28页 |
| ·酶活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7-28页 |
| ·样品酶活力测定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 ·紫外线照射致死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 ·紫外线照射剂量对突变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紫外诱变菌株的筛选 | 第30-32页 |
| ·U04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32-33页 |
| ·~(60)Co-γ照射致死率的测定 | 第33-34页 |
| ·~(60)Co-γ照射剂量对突变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60)Co-γ诱变筛选菌株 | 第34-36页 |
| ·C12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36-37页 |
| ·离子束诱变致死率的测定 | 第37-38页 |
| ·离子束注入剂量对突变率的影响 | 第38页 |
| ·离子束诱变筛选菌株 | 第38-39页 |
| ·I10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39-40页 |
| ·复合~(60)Co-γ与等离子体诱变筛选菌株 | 第40-41页 |
| ·复合诱变菌株CI07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44-54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 ·实验菌株 | 第44-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 第45页 |
|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 ·响应曲面(RSM)试验设计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 ·碳源对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 | 第46-47页 |
| ·氮源对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 | 第47-48页 |
| ·磷酸盐对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 | 第48-49页 |
| ·响应面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 第54-65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 ·实验菌株 | 第54-55页 |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 ·不同初始pH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 第55页 |
| ·发酵时间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 第55页 |
| ·发酵温度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 第55-56页 |
| ·接种量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 第56页 |
| ·装液量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 第56页 |
| ·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56页 |
| ·发酵液的OD值测定 | 第56-5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 ·不同初始pH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不同温度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不同发酵时间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不同接种量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 第60-61页 |
| ·不同装液量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发酵条件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 ·验证试验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8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