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校企合作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福斯特的职业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二、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 | 第20页 |
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 第20-21页 |
四、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观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23-35页 |
第一节 国外主要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 | 第23-31页 |
一、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 第23-25页 |
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 第25-27页 |
三、英国“工读交替制”的合作教育 | 第27-29页 |
四、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国外校企合作有效推进的经验 | 第31-35页 |
一、完善的制度保障 | 第31-32页 |
二、校企合作应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原则 | 第32页 |
三、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 第32页 |
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成绩的评估保障制度 | 第32-35页 |
第三章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推进现状 | 第35-53页 |
第一节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现状 | 第35-36页 |
一、校企合作逐渐规范化 | 第35页 |
二、合作规模、领域不断扩大 | 第35-36页 |
三、校企合作形式不断创新 | 第36页 |
第二节 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 第36-50页 |
一、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社会背景 | 第36-37页 |
二、福建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三、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 第38-43页 |
四、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 | 第43-46页 |
五、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第三节 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3页 |
一、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不够 | 第50页 |
二、高职院校自身能力不强 | 第50-51页 |
三、对校企合作的实质认识不到位 | 第51-52页 |
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继续推进福建省高职院院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53-63页 |
第一节 政府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 | 第53-55页 |
一、政府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宣传和推动力度 | 第53页 |
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政策 | 第53-55页 |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 第55页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内部建设,提高吸引力 | 第55-58页 |
一、高职院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组织 | 第56页 |
二、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56-58页 |
三、以立足市场、服务企业为理念,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 第58页 |
第三节 企业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积极参与合作 | 第58-60页 |
一、企业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 第58-59页 |
二、企业全方位参与校企合作 | 第59-60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 | 第60-63页 |
一、建立校企合作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 | 第60页 |
二、建立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互赢机制 | 第60-61页 |
三、实施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合作原则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