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全球化与有序政治参与 | 第7-13页 |
第一节 全球化的基本理论 | 第7-8页 |
一、 国外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定义 | 第7页 |
二、 国内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定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 | 第8-9页 |
一、 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 | 第8页 |
二、 有序政治参与的提出 | 第8-9页 |
三、 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要求 | 第9页 |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 | 第9-13页 |
一、 有利于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10-11页 |
二、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 | 第11页 |
三、 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 第11-12页 |
四、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全球化对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 | 第13-15页 |
一、 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出现两极分化 | 第13页 |
二、 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既有扭曲的一面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 第13-14页 |
三、 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获得拓宽 | 第14-15页 |
四、 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受到影响 | 第15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巨大变化 | 第15-17页 |
一、 政治参与由革命型向建设型转变 | 第15-16页 |
二、 政治参与由动员型向自主型转变 | 第16页 |
三、 政治参与由激情型向理智型转变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我国目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不断多元化 | 第17页 |
二、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自主性意识不断增强 | 第17-18页 |
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愈加丰富多 样 | 第18页 |
四、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行为有序与无序并存 | 第18页 |
五、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参差不齐 | 第18页 |
六、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不高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取得的成绩 | 第20-22页 |
一、 参与意识较强 | 第20-21页 |
二、 参与行为趋于理性化、有序化 | 第21页 |
三、 参与形式多样 | 第21页 |
四、 参与的目的较为明确,且大多积极向上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一、 参与意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 第22页 |
二、 参与动机中功利性因素较重 | 第22页 |
三、 存在部分无序政治参与的现象 | 第22-23页 |
四、 参与效能不明显 | 第23页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23-25页 |
一、 科技及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23页 |
二、 个人利益因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 政治认知能力相对薄弱 | 第24页 |
四、 缺乏健全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反馈机制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效能的对策 | 第25-36页 |
第一节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 第25-26页 |
一、 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 | 第25页 |
二、 以遵守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 | 第25页 |
三、 以坚持“四有青年”为标准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提升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效能的基本途径 | 第26-36页 |
一、 学校方面 | 第26-29页 |
二、 社会方面 | 第29-33页 |
三、 个人方面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