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导论第9-15页
 一、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处、研究意义第13-15页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第15-21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基础第15-18页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第15-16页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第16-17页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资源第17-18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第18-21页
  (一) 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第18-19页
  (二) 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理论第19页
  (三) 壮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队伍第19-21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第21-30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历程第21-27页
  (一) 课程体系建立阶段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基础第21-23页
  (二) 课程体系曲折破坏阶段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23页
  (三) 课程体系恢复发展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步入发展正轨第23-24页
  (四) 课程体系改革升华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第24-27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的启示第27-30页
  (一) 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推进作用第28页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第28页
  (三) 课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发展第28-30页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第30-39页
 一、整合功能第30-33页
  (一)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的整合功能第30-31页
  (二)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整合功能第31-32页
  (三)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整合功能第32-33页
 二、导向功能第33-34页
  (一)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政治导向功能第33页
  (二)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环境起导向营造功能第33-34页
  (三)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价值导向功能第34页
 三、调节功能第34-36页
  (一)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业传播者队伍的调节功能第34-35页
  (二)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调节功能第35-36页
  (三)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调节功能第36页
 四、发展提升功能第36-39页
  (一)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业传播者素质的提高功能第36-37页
  (二)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深入发展功能第37-38页
  (三)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拓展丰富功能第38-39页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第39-46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遇到的问题第39-42页
  (一) 对课程推进大众化作用的认识存有不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因素第39-40页
  (二) 课程内容设计上存有不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第40-41页
  (三) 课程教学方法上存有不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第41-42页
  (四) 课程对大众化作用的评价存有不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第42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对策第42-46页
  (一) 增强课程对大众化作用的意识,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第42-43页
  (二) 科学合理设计思政课程的内容,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率第43-44页
  (三) 切实改善思政课程教学的方法,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第44-45页
  (四) 加强课程对大众化作用的评价,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基于驻邕高校的实证调查
下一篇:法理学视角下我国公立大学章程制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