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甘蔗渣纤维素的概况 | 第10-11页 |
| ·反应体系 | 第11-15页 |
| ·多聚甲醛/二甲基亚砜(PF/DMSO)体系 | 第11-12页 |
| ·四氧化二碳/甲酰二甲胺(N_2O_4/DMF)体系 | 第12页 |
| ·碱/硫脲或尿素/水(alkali/thiourea or urea/H_2O)体系 | 第12页 |
| ·二甲基亚砜/四乙基氯化铵(DMSO/TEAC)和氨/硫氰酸氨(NH_3/NH_4SCN)体系 | 第12页 |
| ·氯化锂/二甲基乙酰铵(LiCl/DMAc)体系 | 第12-13页 |
| ·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NMMO/H_2O)体系 | 第13页 |
| ·离子液体溶解体系 | 第13-15页 |
| ·纤维素改性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 ·离子型共聚 | 第15-16页 |
| ·缩聚与开环聚合 | 第16页 |
| ·自由基聚合 | 第16-17页 |
| ·改性应用性能 | 第17-18页 |
| ·可控性 | 第17页 |
| ·功能性 | 第17-18页 |
| ·智能性 | 第18页 |
|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 | 第19-20页 |
| ·主要内容 | 第19页 |
| ·创新性 | 第19-20页 |
| 2. 智能甘蔗渣纤维素均相接枝制备 | 第20-35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 ·材料 | 第20-21页 |
|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 ·样品制备 | 第21-22页 |
| ·甘蔗渣纤维素的纯化 | 第21页 |
| ·均相溶解甘蔗渣纤维素 | 第21-22页 |
| ·cellulose-g-PDMAEMA的均相合成 | 第22页 |
| ·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接枝率方法测定 | 第22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2页 |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2-23页 |
| ·热重分析(TGA) | 第23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 ·微波均相反应体系建立 | 第23页 |
| ·微波均相制备最佳条件优化 | 第23-27页 |
| ·交联剂浓度的考察 | 第24页 |
| ·引发剂浓度的考察 | 第24-25页 |
| ·单体量的考察 | 第25-26页 |
|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26页 |
| ·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26-27页 |
| ·最佳的优化条件 | 第27页 |
| ·均相接枝产物的表征 | 第27-31页 |
| ·红外表征与分析 | 第28页 |
| ·扫描电镜微观形态表征与分析 | 第28-29页 |
| ·热重表征与分析 | 第29-30页 |
| ·XRD表征与分析 | 第30-31页 |
| ·微波均相接枝反应动力学方程建立 | 第31-33页 |
| ·单体量对接枝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速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反应温度对接枝速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5页 |
| 3 均相接枝产物的智能响应研究 | 第35-42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 ·材料 | 第36页 |
|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 ·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 ·电位及粒度测定 | 第36页 |
| ·溶胀率方法测定 | 第36-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cellulose-g-PDMAEMA的pH响应特性研究 | 第37-40页 |
| ·电位分析 | 第37页 |
| ·粒度变化分析 | 第37-38页 |
| ·溶胀率变化分析 | 第38-39页 |
| ·pH响应可逆性分析 | 第39-40页 |
| ·cellulose-g-PDMAEMA的盐响应特性研究 | 第40页 |
| ·cellulose-g-PDMAEMA的pH响应和盐响应机理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4 均相接枝产物作为阴离子吸附剂的应用 | 第42-48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 ·测试方法 | 第43页 |
| ·硫酸根离子浓度测定方法 | 第43页 |
| ·吸附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 ·吸附方法的建立 | 第43-45页 |
| ·硫酸根浓度的考察 | 第44页 |
| ·吸附剂质量与吸附时间的考察 | 第44-45页 |
| ·cellulose-g-PDMAEMA吸附能力研究 | 第45-47页 |
| ·不同接枝率的考察 | 第45-46页 |
| ·不同pH条件的考察 | 第46-47页 |
| ·cellulose-g-PDMAEMA吸附剂在橡胶废水中的应用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硕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