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钢铁企业科技投入的实现过程 | 第11页 |
|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与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相关文献和发展概况综述 | 第17-22页 |
| ·科技投入理论的国内外发展过程 | 第17-18页 |
| ·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17页 |
| ·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17-18页 |
| ·绩效评价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综述 | 第18-22页 |
| ·国内发展概况综述(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 | 第18-20页 |
| ·国外发展概况综述 | 第20-22页 |
| 3.钢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第22-25页 |
|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 第22页 |
| ·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 | 第22-23页 |
| ·传统绩效评价指标 | 第22页 |
| ·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 ·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 第23-25页 |
| 4.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5-33页 |
| ·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25页 |
| ·灰色系统与关联度 | 第25-26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5-26页 |
| ·关联度 | 第26页 |
| ·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 | 第26-29页 |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26-27页 |
| ·选择灰色关联分析的原因 | 第27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的分类 | 第27-28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 第28-29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30页 |
| ·指标权重的定义 | 第29页 |
| ·指标权重的分类 | 第29页 |
| ·主客观权重集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9-30页 |
| ·指标权重的修正 | 第30-33页 |
| ·熵值法调整指标权重的原理 | 第30-31页 |
| ·熵值法调整指标权重的步骤 | 第31-33页 |
| 5.钢铁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33-49页 |
| ·样本选择 | 第33页 |
| ·数据获取 | 第33-34页 |
| ·关联度计算 | 第34-44页 |
| ·关联系数计算过程 | 第34-36页 |
|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36-40页 |
| ·计算关联度(权重未修正) | 第40页 |
| ·熵值法调整指标权重 | 第40-42页 |
| ·计算新的关联度(权重修正) | 第42-43页 |
| ·R&D 人员投入指标和 R&D 经费投入强度指标的作用 | 第43-44页 |
| ·关联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6.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对策建议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