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 第18-1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19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 第19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的范畴 | 第19-20页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估标准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22-30页 |
| ·艺术类学生现状及特点 | 第22-24页 |
| ·学生艺术专业学习投入较大 | 第22-23页 |
| ·学生对自身发展关注较多 | 第23-24页 |
| ·学生对政治事件关注程度不高 | 第24页 |
|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24-29页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 第24-26页 |
|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现状 | 第26-27页 |
| ·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 第27-29页 |
| ·社会实践开展现状 | 第29页 |
|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结论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低下成因分析 | 第30-36页 |
| ·社会因素成因 | 第30-31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较低 | 第30-31页 |
| ·社会负面现象冲击力强 | 第31页 |
| ·网络的消极作用巨大 | 第31页 |
| ·校方因素成因分析 | 第31-34页 |
| ·艺术教学管理难度较大 | 第3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相对薄弱 | 第32-33页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 第33页 |
| ·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较为稀缺 | 第33-34页 |
| ·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保障 | 第34页 |
| ·学生因素成因分析 | 第34-36页 |
| ·学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 第34页 |
| ·学生心理较为敏感 | 第34-35页 |
| ·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较差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构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 | 第36-50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的特点 | 第36-38页 |
| ·动态性 | 第36-37页 |
| ·滞后性 | 第37页 |
| ·复杂性 | 第37页 |
| ·长期性 | 第37-38页 |
| ·构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体系的原则 | 第38-39页 |
| ·主体性与方向性相结合 | 第38页 |
| ·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 第38页 |
| ·一致性与可比性相结合 | 第38-39页 |
|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估内容 | 第39-45页 |
|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估 | 第39-41页 |
|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评估 | 第41-43页 |
| ·对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评估 | 第43-44页 |
|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 | 第44-45页 |
|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45-48页 |
|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 第50-60页 |
| ·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 第50-51页 |
| ·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51页 |
|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需求 | 第51-53页 |
| ·积极开展就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 第53-54页 |
|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 | 第54-55页 |
|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 第55-56页 |
| ·合理匹配与科学利用教育资源 | 第56-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