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56页 |
第一章 猪链球菌2型的研究进展 | 第14-28页 |
1 病原学 | 第14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3 毒力因子 | 第15-19页 |
·荚膜多糖 | 第15-16页 |
·溶菌酶释放蛋白及胞外因子 | 第16页 |
·溶血素 | 第16-17页 |
·黏附素 | 第17页 |
·谷氨酸脱氢酶 | 第17页 |
·纤连蛋白结合蛋白 | 第17-18页 |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 第18页 |
·毒力相关因子ORF2 | 第18页 |
·Sortase A蛋白 | 第18页 |
·89K毒力岛 | 第18-19页 |
·血清浑浊因子 | 第19页 |
·其他毒力因子 | 第19页 |
4 致病性与致病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5 猪链球菌2型感染模型 | 第20-22页 |
·仔猪 | 第20页 |
·马微型香猪 | 第20-21页 |
·小鼠 | 第21页 |
·斑马鱼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转座突变筛选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8-38页 |
1 转座子种类 | 第29页 |
2 转座机制 | 第29-31页 |
3 转座突变技术的应用 | 第31-35页 |
·信号标签诱变的应用 | 第31-33页 |
·标准随机突变的应用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自溶素与裂解酶研究进展 | 第38-56页 |
1 自溶素研究进展 | 第39-44页 |
·自溶素作用特点 | 第39页 |
·自溶素功能 | 第39-43页 |
·自溶素的致病机理 | 第43-44页 |
·生物制剂 | 第44页 |
2 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 第44-49页 |
·裂解酶的结构 | 第45-46页 |
·裂解酶的作用机制 | 第46页 |
·裂解酶的应用 | 第46-47页 |
·裂解酶杀菌的作用特点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56-142页 |
第四章 猪链球菌2型突变文库的构建及以斑马鱼为模型筛选毒力相关基因 | 第56-82页 |
摘要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56-5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7-67页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57页 |
·转座子的构建 | 第57-59页 |
·猪链球菌2型转座突变文库的构建 | 第59-60页 |
·转座突变株的Southern鉴定 | 第60-61页 |
·斑马鱼试验 | 第61页 |
·质粒拯救 | 第61-62页 |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62-63页 |
·转座突变、基因缺失及野毒株对斑马鱼半数致死量(LD_(50)) | 第63-65页 |
·Cps2F突变对Cps表达的影响 | 第65-67页 |
3 结果 | 第67-74页 |
·转座子的构建 | 第67-68页 |
·猪链球菌2型转座突变文库的构建 | 第68页 |
·突变文库的初步筛选 | 第68-69页 |
·斑马鱼筛选突变文库 | 第69-70页 |
·质粒拯救 | 第70页 |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70-72页 |
·斑马鱼半数致死量 | 第72-73页 |
·Cps2F突变对Cps表达的影响 | 第73-74页 |
4 讨论 | 第74-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ABSTRACT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猪链球菌2型自溶素Atl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 第82-106页 |
摘要 | 第82页 |
1 前言 | 第82-8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3-89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83-85页 |
·Atl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85页 |
·细胞壁和胞壁水解酶的制备 | 第85页 |
·酶谱实验 | 第85页 |
·亲和免疫印迹 | 第85-86页 |
·质谱分析 | 第86页 |
·HA9801 Atl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鉴定 | 第86页 |
·缺失株的互补 | 第86-87页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酶反应 | 第87页 |
·缺失株△Atl、互补株C△Atl和野毒株HA9801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87-89页 |
·统计分析 | 第89页 |
3 结果 | 第89-97页 |
·atl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89-90页 |
·酶谱实验和亲和免疫印迹 | 第90-91页 |
·质谱分析 | 第91-92页 |
·Atl缺失株的构建 | 第92-93页 |
·荧光定量分析atl基因的表达 | 第93页 |
·缺失株△Atl、互补株C△Atl和野毒株HA9801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 第93-97页 |
4 讨论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ABSTRACT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猪链球菌2型胞壁水解酶LytA鉴定及其溶菌活性的分析 | 第106-126页 |
摘要 | 第106页 |
1 前言 | 第106-10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2页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107-108页 |
·细胞壁及胞壁水解酶的制备 | 第108-109页 |
·酶谱试验 | 第109页 |
·LytA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 第109页 |
·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109-110页 |
·LytA在不同猪链球菌的分布 | 第110页 |
·水解酶LytA的缺失 | 第110-111页 |
·LytA免疫原性分析 | 第111页 |
·体外溶菌试验 | 第111-112页 |
3 结果 | 第112-118页 |
·基因组比较及目的基因的搜素 | 第112-113页 |
·LytA在不同猪链球菌的分布 | 第113页 |
·LytA结构分析 | 第113-114页 |
·水解酶LytA的缺失 | 第114-115页 |
·克隆、表达及纯化LytA | 第115页 |
·LytA免疫原性分析 | 第115-116页 |
·酶谱试验 | 第116-117页 |
·体外溶菌试验 | 第117-118页 |
4 讨论 | 第118-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ABSTRACT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胞壁水解酶用于猪链球菌2型败血症的治疗及评价 | 第126-142页 |
摘要 | 第126页 |
1 前言 | 第126-1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7-130页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127-128页 |
·表达纯化LytA及去除内毒素 | 第128页 |
·体内杀菌试验 | 第128-129页 |
·重组蛋白的血液半衰期 | 第129页 |
·小鼠败血症的治疗 | 第129页 |
·体外杀菌谱 | 第129页 |
·毒性试验 | 第129-130页 |
·抗体对蛋白活性的影响 | 第130页 |
3 结果 | 第130-136页 |
·LytA清除血液中细菌 | 第130-131页 |
·败血症的治疗 | 第131-132页 |
·体外杀菌谱 | 第132-133页 |
·重组蛋白毒性及稳定性 | 第133-134页 |
·抗体对LytA活性的影响 | 第134-136页 |
4 讨论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0页 |
ABSTRACT | 第140-142页 |
全文总结 | 第142-144页 |
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