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液—液—固三相萃取动力学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2.1 浸出法制油进展 | 第10-11页 |
2.2 双液相溶剂萃取技术 | 第11-14页 |
2.2.1 硫代葡萄糖甙 | 第12页 |
2.2.2 硫代葡萄糖甙脱除方法 | 第12-13页 |
2.2.3 双液相溶剂萃取技术的开发与进展 | 第13-14页 |
2.3 固液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第14-20页 |
2.3.1 固液萃取 | 第14页 |
2.3.2 固液萃取的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2.3.3 固液萃取模型的研究 | 第16-20页 |
第三章 分析方法 | 第20-31页 |
3.1 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测定 | 第20-26页 |
3.1.1 硫甙测定方法综述 | 第20-23页 |
3.1.2 氯化钯法测定硫代葡萄糖甙总量 | 第23-25页 |
3.1.3 结论与讨论 | 第25-26页 |
3.2 油菜籽油含量和水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3.2.1 油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3.2.2 水份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3.2.3 实验用油菜籽组成的分析结果 | 第27页 |
3.3 油菜籽的粒度分析 | 第27-30页 |
3.3.1 粉碎与粒度分析 | 第27-28页 |
3.3.2 筛分试验 | 第28页 |
3.3.3 油菜籽的粒度分析结果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菜油和硫代葡萄糖甙的萃取速率测定 | 第31-44页 |
4.1 菜油和硫代葡萄糖甙的萃取 | 第31-34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1-32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4.1.3 实验装置 | 第32页 |
4.1.4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4.2 萃取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34-43页 |
4.2.1 菜油和硫代葡萄糖甙萃取实验结果 | 第34-42页 |
4.2.2 萃取结果讨论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第44-58页 |
5.1 萃取传质模型 | 第44-50页 |
5.1.1 萃取过程的分析 | 第44页 |
5.1.2 双液相溶剂萃取传质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5.1.3 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5.1.4 模型的讨论 | 第49页 |
5.1.5 模型的回归计算 | 第49-50页 |
5.2 萃取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 | 第50-54页 |
5.2.1 菜油萃取模型计算结果 | 第50-52页 |
5.2.2 硫甙萃取模型计算结果 | 第52-54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