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17页 |
·基本概念辨析 | 第17-19页 |
·协同及产业协同 | 第17页 |
·低碳林业及低碳林业产业 | 第17-18页 |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林业产业协同发展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伊春市林业产业体系发展进程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31页 |
·伊春市林业产业体系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林业产业结构体系发展进程分析 | 第21-26页 |
·林业产业组织体系发展进程分析 | 第26-27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27页 |
·伊春林业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30页 |
·林业产业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林业产业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伊春低碳林业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模型 | 第31-36页 |
·协整理论与数据来源 | 第31-33页 |
·协整方法的理论说明 | 第31-32页 |
·数据来源与指标的选择 | 第32-33页 |
·低碳林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 第33-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低碳经济视角下林业产业内部协同发展分析 | 第36-43页 |
·林业产业间协同发展分析 | 第36-38页 |
·影响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型 | 第37-38页 |
·林业企业间协同发展分析 | 第38-42页 |
·观念与制度协同 | 第38-39页 |
·资源协同 | 第39-40页 |
·技术创新协同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低碳经济视角下伊春林业产业内部协同发展程度评价 | 第43-5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3页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6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43-44页 |
·指标含义阐述 | 第44-46页 |
·计算方法及协同程度的测算 | 第46-50页 |
·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协同程度的测算 | 第47-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低碳经济视角下伊春林业产业内部协同发展机理 | 第51-59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 第51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形态 | 第51-55页 |
·基于系统演进的林业协同发展的形态 | 第51-53页 |
·基于熵的林业协同发展的形态 | 第53-54页 |
·基于子系统间耦合程度的林业协同发展形态 | 第54-55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效应 | 第55-57页 |
·“三大效益”效应 | 第56页 |
·“减源增汇”效应 | 第56-57页 |
·“三链共生”效应 | 第57页 |
·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7 促进低碳经济视角下伊春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产业结构协同发展对策 | 第59-61页 |
·低碳森林培育业 | 第59页 |
·低碳林业加工业 | 第59-60页 |
·低碳森林旅游业 | 第60-61页 |
·产业组织协调发展对策 | 第61-62页 |
·实行政企分开 | 第61页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61-62页 |
·培育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对策 | 第62-63页 |
·加快启动伊春碳交易市场 | 第62页 |
·加快生物质能源市场的开发 | 第62-63页 |
·培育低碳消费市场 | 第63页 |
·促进林业协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对策 | 第63-64页 |
·培育林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