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12-15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 第15-17页 |
三、 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 | 第17页 |
四、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 | 第17-20页 |
第一章 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历史选择及其主要特征 | 第20-35页 |
一、 美联储最初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贴现率 | 第20-23页 |
(一) 贴现率的选择与政策效果 | 第20-21页 |
(二) 贴现窗口政策与美联储的最后贷款人职责 | 第21-23页 |
二、 公开市场操作的选择与创新 | 第23-26页 |
(一) 美联储的“意外”发现 | 第24-25页 |
(二) 公开市场操作流程 | 第25-26页 |
(三) 次贷危机时期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创新 | 第26页 |
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选择及其演进特点 | 第26-31页 |
(一) 大萧条的金融改革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 | 第27-29页 |
(二) 存款准备金率的消失——银行资金成本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 第29-30页 |
(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 第30-31页 |
四、 联邦基金利率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 | 第31-35页 |
(一) 联邦基金利率与宏观经济变量 | 第31-32页 |
(二) 联邦基金利率与货币政策工具的关联 | 第32-33页 |
(三) 联邦基金利率操作的货币政策逻辑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与宏观经济调控 | 第35-40页 |
一、 大萧条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效用 | 第35-36页 |
二、 滞涨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限性 | 第36-38页 |
三、 “新经济”神话的破灭与美联储的应对策略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演变的原因 | 第40-48页 |
一、 不同的货币构成和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 第40-44页 |
(一) 绿钞与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总量的控制 | 第41-42页 |
(二) 金本位制度下货币政策目标的不同考虑 | 第42-43页 |
(三) 信用本位制度下货币政策的重要变量 | 第43-44页 |
二、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政治色彩 | 第44-46页 |
(一) 二元联储对应于二元联邦体系 | 第44页 |
(二) 美联储体系内部官员关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分歧 | 第44-46页 |
三、 美联储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用 | 第46-48页 |
(一) 战争时期美联储对财政部的支持 | 第46页 |
(二) 美联储获得法律上的独立性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演变对完善我国央行制度的启示 | 第48-51页 |
一、 货币政策工具的特殊性和时效性 | 第48-49页 |
二、 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综合性 | 第49页 |
三、 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顺周期性和有限性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