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芳香植物 | 第11-12页 |
·香草 | 第12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 | 第12页 |
·芳香疗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观赏性芳香植物概述 | 第19-34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芳香科学机理 | 第19-20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分类 | 第20-22页 |
·按芳香部位分类 | 第20-21页 |
·按生物学特征分类 | 第21-22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起源与园林应用特点 | 第22-24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起源 | 第22-23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园林应用特点 | 第23-24页 |
·嗅觉感知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 | 第24-26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功能 | 第26-30页 |
·生态功能 | 第26-27页 |
·景观功能 | 第27页 |
·保健功能 | 第27-28页 |
·文化功能 | 第28-29页 |
·休闲功能 | 第29-30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园林造景原则 | 第30-34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30-31页 |
·艺术性原则 | 第31页 |
·保健性原则 | 第31-32页 |
·文化性原则 | 第32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32-33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33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衢州市观赏性芳香植物园林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4-67页 |
·调查地区概况 | 第34-35页 |
·自然环境 | 第34页 |
·社会经济 | 第34-35页 |
·历史人文 | 第35页 |
·调查范围、方法和内容 | 第35-36页 |
·调查范围 | 第35-36页 |
·调查方法和内容 | 第36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6-65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种类与分类 | 第36-38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分布与应用频率 | 第38-41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生长状况 | 第41-44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在不同绿地中的应用 | 第4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衢州市观赏性芳香植物园林应用建议 | 第67-86页 |
·适合衢州市园林应用的观赏性芳香植物 | 第67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园林配置方式 | 第67-74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配置 | 第67-69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与道路的配置 | 第69-70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 第70-71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 第71-72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 第72-74页 |
·观赏性芳香植物的园林应用形式 | 第74-79页 |
·芳香植物专类园 | 第74-75页 |
·芳香保健绿地 | 第75-76页 |
·城市夜花园 | 第76-77页 |
·芳香庭园 | 第77页 |
·芳香大道 | 第77-78页 |
·芳香生态观光园 | 第78-79页 |
·优化策略 | 第79-86页 |
·丰富观赏性芳香植物种类和园林应用形式 | 第79页 |
·重视园林生态效应 | 第79-80页 |
·发挥绿地保健功能 | 第80页 |
·加强嗅觉感官的园林景观建设地位 | 第80-81页 |
·合理搭配香味类型,适当控制香味浓度 | 第81-83页 |
·突出历史人文特色 | 第83-84页 |
·加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 第84页 |
·发挥地区优势,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 | 第9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