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基于遥感数据的重庆市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特征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6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植被碳汇与全球变化第12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第12-13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第13页
   ·NPP研究现状第13-18页
     ·NPP研究方法综述第13-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评述第17-18页
   ·研究区域及意义第18-20页
     ·研究区域第18-19页
     ·论文研究意义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30页
     ·模型的构建与实现第20-24页
     ·数据收集第24-28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重庆市NDVI动态及其对两种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第36-54页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36页
   ·前言第36-37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37-38页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第38-40页
     ·NDVI数据第38-39页
     ·气象数据第39-40页
   ·研究方法第40-42页
     ·NDVI变化趋势分析第40-41页
     ·NDVI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第41-42页
   ·结果和分析第42-48页
     ·年际尺度第42-45页
     ·月份尺度第45-48页
   ·结论与讨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三章 基于GLO-PEM模型重庆市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特征研究第54-74页
 摘要第54页
 Abstract第54-55页
   ·前言第55页
   ·研究区域、数据资料与处理方法第55-56页
     ·研究区域第55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55-56页
   ·研究方法第56-58页
     ·NPP变化趋势分析第56-57页
     ·NPP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第57-58页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NPP的影响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71页
     ·年际尺度第58-61页
     ·季节尺度第61-63页
     ·月份尺度第63-6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NPP的影响第68-71页
   ·讨论与结论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四章 基于生态遥感耦合模型的重庆市NPP时空特征研究第74-82页
 摘要第74页
 Abstract第74页
   ·前言第74-75页
   ·研究区域、数据资料与处理方法第75页
     ·研究区域第75页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第75页
   ·研究方法第75页
   ·结果和分析第75-79页
     ·重庆植被年平均NPP变化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第75-77页
     ·重庆地区植被NPP的变化特征第77-79页
   ·结论与讨论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第五章 基于CASA模型的重庆市NPP研究第82-110页
 摘要第82页
 Abstract第82-83页
   ·前言第83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83页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第83-85页
     ·NDVI数据及处理第83-84页
     ·土地利用数据第84页
     ·气象数据第84-85页
   ·研究方法第85页
     ·CASA模型第85页
     ·NDVI变化趋势分析第85页
     ·NPP变化趋势分析第85页
     ·NDVI/NPP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第85页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NPP的影响第85页
   ·结果和分析第85-105页
     ·模型验证第85-86页
     ·年际尺度第86-96页
     ·月份尺度第96-102页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NPP/NDVI的影响第102-105页
   ·结论与讨论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4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10-112页
     ·NDVI时空格局第110页
     ·NPP时空格局第110页
     ·NPP数据集、模型对比及适用性第110-111页
     ·气候因子时空格局第111页
     ·NDVI对气候的响应第111页
     ·NPP对气候的响应第111-112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NDVI/NPP的影响第112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不足和展望第113-114页
附图第114-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涪陵区为例
下一篇: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汞释放与甲基化特征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