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1页 |
·植物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及应用 | 第10-17页 |
·内生真菌的概念 | 第10-11页 |
·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 | 第11-12页 |
·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 | 第12-13页 |
·内生真菌生态分布多样性 | 第13-14页 |
·内生真菌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活性代谢产物 | 第15-16页 |
·内生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6-17页 |
·博落回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 第17-20页 |
·博落回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 | 第18-19页 |
·博落回开发利用价值 | 第19-20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20-21页 |
第2章 博落回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 | 第21-28页 |
·博落回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植物病原菌拮抗菌的筛选 | 第28-33页 |
·材料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4章 拮抗菌代谢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 第33-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第5章 J_(91)菌株生物学鉴定 | 第37-40页 |
·J_(91)菌株形态学鉴定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页 |
·J_(91)菌株分子学鉴定 | 第37-38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DNA提取、回收及测序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J_(91)菌株形态学特征 | 第38-39页 |
·J_(91)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6章 博落回内生真菌J_(9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0-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培养基 | 第40页 |
·供试菌株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碳源实验 | 第41页 |
·氮源实验 | 第41页 |
·酸碱度实验 | 第41页 |
·温度实验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碳源对J_(91)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氮源对J_(91)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酸碱度对J_(91)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温度对J_(91)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7章 博落回内生真菌J_(91)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研究 | 第46-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室内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室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8章 总结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