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选题缘由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演变发展 | 第12-17页 |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基本内涵 | 第12-13页 |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演变发展 | 第13-17页 |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突出表现及其本质特征 | 第17-24页 |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突出表现 | 第17-21页 |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 | 第21-24页 |
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 | 第24-29页 |
(一) 历史研究是否实事求是 | 第24-26页 |
(二) 历史的发展有无客观必然性 | 第26-27页 |
(三) 历史研究中是否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四、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部分学生消极影响的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一) 导致了高校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 第29-30页 |
(二) 诱导了高校部分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 | 第30-31页 |
(三) 诱使高校部分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 | 第31页 |
(四) 扭曲了高校部分学生正常的价值判断 | 第31页 |
五、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部分学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一) 高校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相对欠缺,判断能力尚不健全 | 第31-33页 |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身就有着极大的迷惑性和强烈的渗透性 | 第33-34页 |
(三) 近现代中外历史观教育的相对欠缺 | 第34-35页 |
(四) 网络媒体信息的“和平演变”和肆意炒作的推波助澜 | 第35-36页 |
六、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部分学生历史观教育消极影响的应对策略 | 第36-46页 |
(一) 增强高校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 | 第36-39页 |
(二) 大力宣传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反动本质和巨大危害,树立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唯物史观 | 第39-41页 |
(三) 优化环境,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41-44页 |
(四) 发挥网络传媒的作用,运用媒体信息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